这首诗《献衷心.子梁“心佛图”》由清代诗人屈秉筠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心与佛的关系,以及修行的真谛。
首先,“料佛飞轻易,心许凡人”,开篇便提出了对佛性的认知与凡人的关系,暗示了佛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需要用心去理解和实践。
接着,“多则为、种前因。向妙莲花座,顶礼功深。”这里强调了因果律的重要性,通过努力和虔诚的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如同莲花般绽放于清净之境。
“还不若,方寸地,自家寻。”进一步指出,真正的修行不应依赖外在的指引或形式,而应从内心深处寻找,即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寻求真理与平静。
“无佛处,佛才真。”这一句揭示了佛性的本质,即佛性并非外在的神明形象,而是在内心深处的真实存在,是内心的纯净与智慧。
“此中空洞即檀林。把至情坚铸,不坏金身。”这里将内心的空灵比作檀林,象征着纯净与宁静;同时,通过坚铸至情,比喻修行者将情感转化为坚定的力量,如同不朽的金身,体现了精神的永恒与不灭。
最后,“毋退志,休亵念,莫分心。”这三句话表达了对修行者的劝告,鼓励他们坚持信念,避免轻浮的思想,保持专注与一心,以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心与佛的关系,强调了内在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真诚、专注和坚持来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