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道光三十年秋八月在台湾府署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志喜(其三)”为背景,林奉璋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石头记》(即《红楼梦》)评点的喜悦与感慨。
首句“心血于焉用斗量”,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强调评点《石头记》所倾注的心力之巨,如同用斗来衡量,形象地表达了评点工作的艰辛与付出。
“笔花生彩墨花香”一句,运用比喻,将评点过程中的文字之美比作花朵的色彩与香气,生动展现了评点工作带来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
“独燃一炬成秦火”借用典故,暗喻评点工作如同点燃一炬,照亮了《石头记》这部文学巨著,使其光芒四射,与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评点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
“横扫浮云见太阳”则进一步表达了评点工作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揭示了作品的真谛与深层意义,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作品。
“著论不随无鬼没”一句,借用了“无鬼论”的典故,强调评点工作不应随波逐流,而应坚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被外界观点所左右。
“问年原比鍊都长”通过比较,表达了评点工作需要长期积累和磨练,如同炼金一般,需要时间的考验和经验的累积。
最后,“老身杯酒同诗祭,事业欣欣托渺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评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即使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愿意以一杯酒祭奠这份事业,充满了对文学的深情与敬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评点工作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石头记》这部伟大作品的赞美,以及对文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