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峡山和东坡韵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

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

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

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

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

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两条蛟龙环绕着碧玉般的深渊,曲折蜿蜒深入百转的湾口。
如果没有王长公的诗篇流传,这里的草木又该以何种面貌呈现?
这座山已有两百年历史,历经沧桑,游人来去不断。
大风吹动我的小船,老者急忙打开山门迎接。
我有幸遇见了高僧,欣喜于能再次见到熟悉的山景。
我一生热爱幽深的山谷,此处正适合建三间茅屋。
怎敢违背您的命令,我只能乘舟归去,期待您的恩赐返回。
我对和光翁感到惭愧,他笑着指着青翠的山峦,仿佛在说这就是赠予我的礼物。

注释

虬:古代神话中的龙。
泓玉:清澈如玉的水潭。
长公:指王安石,北宋著名诗人。
草木:自然景物。
偃蹇:形容山势险峻或人姿态傲慢。
客往还:游人往来。
长风:大风。
开关:开门迎接。
逢迎:迎接。
识面山:熟悉的山景。
癖:特别爱好。
幽壑:深谷。
归棹:归航的小船。
赐还:恩赐返回。
和光翁:指和光同尘的隐士。
青童鬟:青翠的山峦,代指山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交织的画面,通过对峡山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流动。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 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山川蜿蜒、曲折迷离的雄伟景象,"双虬"形容山势之奇险,而"奥入百转湾"则表达了水流之幽深曲折。

"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 这里借古人长公之诗,反思自然之美与时光的变迁,通过对景物颜色的提问,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万物更新的感慨。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 此句则描绘出这座古老的山峰见证了两百年的沧桑变化,以及游人的来去匆匆,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时光的流转。

"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乘坐的舟船与老人紧张开启水闸的情景并列,表现出一种急迫和从容的对比,也象征着生命力与时间流逝之间的较量。

"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 诗中又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偶遇高僧,并因而感到欣慰之情,这不仅表达了对灵山妙境的向往,更透露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超越。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爱好是隐居于深山之中,并愿意将自己的住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 诗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君主命令的服从,以及将所受之恩惠带回故乡的情感,这既是对君王的一种礼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属和责任的认知。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流露、哲思沉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一首融合山水之美与人生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蒲涧和东坡韵

四时冰柱湿风前,绝顶飞来一派泉。

瘦蔓相牵根太古,苍崖特立探长天。

灶荒孤鹤寻遗迹,寺老幽禽闯坐禅。

闲日频游归复梦,结庐曾许蹑坡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蒲涧滴水岩观瀑

与可人游五四并,快风吹面洗炎蒸。

鹿巡夹道千章木,猿挂垂崖百尺藤。

石室横琴清振玉,壶瓢酌水冷调冰。

瀑帘雨后笼山阔,不许尘埃俗耳听。

形式: 七言律诗

肇庆府倅王庚应平反广府帅司冤狱诗以纪其事

人生天地间,本是同胞出。

贵贱与贤愚,分殊而理一。

上帝立君师,朝廷设官职。

凡百有司存,各欲尽其责。

一或无人心,何以顺天则。

广南十四州,官吏几满百。

公道孰扶持,田野多菜色。

大桀作威福,小桀肆蝥贼。

周兴而爪牙,郤超而宾客。

君禄君忍欺,天民天弗恤。

贪饕事篚苞,残忍尚徽纆。

可怜田舍翁,骈首膏斧锧。

可怜富家儿,鞭背遭黥墨。

怒气剧炎火,谗言易转石。

恩门甘仰面,墦间争屈膝。

喑哑一世人,天高云雾黑。

岂无贤大夫,留此一线脉。

堂堂西蜀翁,愤气填胸臆。

尚友周濂溪,拙矣谋身策。

念我同胞人,罹此操戈厄。

苦语为平反,片言天可质。

细阅拙录篇,事事皆阴骘。

孟子谓非人,由其无隐恻。

此翁仁者勇,奸谀诛以笔。

天道本昭昭,彼巧竟何益。

吾皇本好生,桁杨西列棘。

安得百于公,落落参邦国。

形式: 古风

题东坡竹

叶叶枝枝各标致,密密疏疏总风味。

笔为化工壁为地,顷刻种成此君子。

虽然月影水影写真似,安得千年尚生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