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被征入都四首(其三)

一尊雨雪坐冥蒙,人在汪洋千顷中。

老骥犹传空冀北,春鸿那得久江东。

榛苓过眼成虚谷,禾黍关心拜故宫。

我亦吹箫向燕市,从今敢自惜途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变故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一尊雨雪坐冥蒙”以“尊”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在雨雪交加的环境中沉思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人在汪洋千顷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将诗人置于广阔无垠的汪洋之中,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无助。

接下来,“老骥犹传空冀北,春鸿那得久江东”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老骥”和“春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老骥虽有名马之称,却只能在空旷的冀北之地奔跑,无法实现真正的驰骋;春鸿虽然能飞越长江,但终究不能长久停留,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榛苓过眼成虚谷,禾黍关心拜故宫”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融入了历史的沧桑感。榛苓(榛树和苓草)在诗人眼中转瞬即逝,如同虚谷中的景象,象征着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而“禾黍关心拜故宫”则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历史遗迹的怀念,禾黍生长于土地之上,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故宫”作为历史的见证,寄托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敬仰。

最后,“我亦吹箫向燕市,从今敢自惜途穷!”诗人以“吹箫”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仍要保持乐观与坚韧的态度。燕市,可能是指北京,这里用以指代诗人即将前往的京城。诗人表示,即使前路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像吹箫一样,继续前行,不畏困难。这最后一句充满了决心与勇气,展现了诗人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

胡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梅村被征入都四首(其四)

碧海黄尘事有无,此来风雪满燕都。

遗京节度新推毂,盛世朝廷倍重儒。

花暗凤池思剑佩,春深虎观梦江湖。

悲歌吾道非全泯,坐有荆高旧酒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舟行雩都道中

春日既已暮,山溪水亦长。

缘越殊未极,兹焉复理榜。

川原霭回郁,触目纷万象。

鸟啼山木暗,人语滩石响。

雨外峰明灭,风前花偃仰。

岫转失来踪,沙明得前朗。

鱼跳碧潭中,猿引苍藤上。

壁隙鬼神劖,石皴仙人掌。

时或遇平旷,茅屋兀三两。

予本倦游人,取次惬心赏。

逢山拟便登,遇水欣长往。

只此区中迹,已深霞外想。

何时纵所如,悠然息尘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滁州遇避寇人过江

半夜频呼起,寒风送我行。

英雄消马迹,天地感鸡声。

垒破才添戍,村空又避兵。

始知班定远,不肯作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雪中答李杲堂

鄢陵孝廉重然诺,约我今秋醉桑落。

先人有友官并州,我欲从之客雁丘。

高堂有母缺甘旨,负米何辞数千里。

杲堂李子忧我闭门饥欲死,告以远行为色喜。

酌我黄金罍,赠我青铜钱。

低徊不忍别,此别须经年。

袖君之钱醉我酒,城东城北频回首。

归来儿女候柴门,笑指瓶中不盈斗。

牵衣问我欲何之,今年丰熟仍苦饥。

爷未出门共父语,爷既出门啼向谁?

示儿袖中钱,故人佐行李。

移与易米薪,且以救妻子。

量米数薪堪作数日食,买舟无资行不得。

他日仍登李子堂,李子为我作歌声苍凉。

曳履依然守蓬荜,得酒且与倾壶觞。

昨夜雪花如掌大,草阁严寒只僵卧。

午馀日色照西窗,起把君诗读几过。

窗前冰雪消有时,故人颜色长相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