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戴亨所作的《感遇十首》中的第三首,名为《感遇》。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探讨了历史人物与世俗观念之间的矛盾,以及命运与人心的复杂关系。
首句“许由避天下,馆人疑窃履”,通过引用古代隐士许由的故事,与后文世俗对隐士行为的误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真正高尚人格被误解的感慨。接着,“颜渊万世师,烟煤议诸子”一句,将儒家圣人颜渊与普通人的议论进行对比,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在不同人群中的价值认知差异。
“从古不相知,颠倒有如此”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指出古今人们对于高尚品质的理解和评价往往存在偏差,甚至颠倒黑白。最后,“浮云过我前,安能测起止”以自然景象比喻,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而“祸福亦有天,人心胡为耳”则表达了对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虽然命运有其规律,但人心的选择却能影响个人的命运走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世俗观念的对比,以及对命运与人心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