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灵康祠下二首(其一)

婺女光分邻土壤,赤城标建绝纷埃。

丛祠祗事无终古,灵迹相传有自来。

屋上飞烟梧鼎熟,水边迎棹度船回。

大神如在匪徼福,但欲乞灵消祸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婺女的光芒照亮了相邻的土地,赤城的标志高耸,远离尘世的喧嚣。
古老的祠堂只供奉着历代,神灵的遗迹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
屋顶炊烟袅袅,梧桐树下的鼎炉煮熟食物,河边迎接船只,人们划船归来。
伟大的神灵若在此,我们并非祈求福祉,而是请求他消除灾难。

注释

婺女:古代神话中的星宿名,象征女性或贞洁。
纷埃: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丛祠:聚集的祠庙,指祭祀场所。
无终古:没有自古以来就如此,暗示历史悠久。
屋上飞烟:炊烟升起,描绘生活场景。
梧鼎熟:梧桐树下煮食,可能指节日或祭祀时的食物。
乞灵:向神灵祈求帮助或赐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婺女祠的虔诚拜谒,以及对祠中神祇的崇敬之情。首句“婺女光分邻土壤”形象地展现了祠堂所在之地的神圣光辉,仿佛女神的力量惠及周边的土地。次句“赤城标建绝纷埃”则强调祠庙的高洁,远离尘世的喧嚣。

“丛祠祗事无终古,灵迹相传有自来”表达了祠庙历史的悠久,尽管祭祀活动自古以来不断,但祠中的神迹始终被人们口耳相传。接下来,“屋上飞烟梧鼎熟”描绘了祠堂内香烟缭绕,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虔诚,而“水边迎棹度船回”则写出了人们乘舟前来参拜的热闹景象。

最后两句“大神如在匪徼福,但欲乞灵消祸灾”直接表达了诗人祈求神灵庇佑的愿望,不是为了求取个人的福祉,而是希望借助神力消除身边的灾祸。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畏与祈愿的古诗,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1)

谢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曾使君

江色城霞气象新,中兴岳牧用诗人。

争趋画戟高门地,窃伏荒山涨海濒。

敢望车鱼延传舍,先持笺简具州民。

猿惊鹤讶知吾意,欲醉双岩堂上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曾谹父使君招客双岩堂

云篆长悬纪岁年,凤池人去政声传。

风流继踵今诗伯,物色分留到绮筵。

南国甘棠有琪树,平居大屋尚修椽。

使君小试扶颠手,高义仍闻过昔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天台李公孟长官出示桐柏观百丈坑玉兰且索赋诗继以一本分惠又复见督勉为之赋

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

长官仙李氏,不畏兹山灵。

河阳无数花,叶蕊衒紫青。

受此贞洁姿,不露凡卉形。

命彼轻举者,窃取岩中扃。

封植入笼槛,罗列旁轩屏。

结根失所托,摧残日飘零。

揖我求我言,矢诗当见听。

草木遂其性,民物自安宁。

君其毋求奇,采掇庶可停。

兰玉近取譬,何用专阶庭。

人观尽白眼,莫遣下青冥。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怀天台

有妹有弟奉亲慈,我因官事独此縻。

涛江身隔一万里,永日心思十二时。

恋豆岂能劳远驾,临流端欲赋清诗。

故山尚有茅茨旧,端策何须更拂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