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北山堂

雨罢寺楼晓,曲堂秋树间。

暂辍今朝讲,一玩北湖山。

仰瞻上方云,遥见林屋关。

飞淙尽日雨,流禽先暮还。

即境知妄迹,观空怡妙颜。

余乏道门旧,阻陪高坐闲。

驰咏终非侣,当冀一追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清晨探访北山堂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雨罢寺楼晓”,描绘了雨后的清晨,寺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接着,“曲堂秋树间”一句,将视线引向了曲径通幽的堂前,秋树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萧瑟之美。

“暂辍今朝讲,一玩北湖山”两句,表达了诗人暂时放下日常事务,来欣赏北湖山美景的心境。北湖山的壮丽景色,让诗人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仰瞻上方云,遥见林屋关”描绘了诗人抬头望向天空,云层缭绕,远处的林屋关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飞淙尽日雨,流禽先暮还”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山间瀑布的潺潺流水和傍晚时分归巢的鸟儿,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和谐。

“即境知妄迹,观空怡妙颜”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眼前的景象,领悟到虚幻与真实的相对性,心灵得到了平静与愉悦。

最后,“余乏道门旧,阻陪高坐闲。驰咏终非侣,当冀一追攀”表达了诗人虽未能深入道家的修行,但仍然渴望与志同道合者交流,共同追求精神上的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答吹台先生送蜀山人见简之作

若人辞天阶,消摇寒江汜。

言送将归人,复念中林士。

殷勤吐芳藻,绸缪寓深旨。

文虹被林薄,简珠照泥滓。

子畏伐檀刺,余怀白驹美。

道同无殊辙,神交有妙理。

索居序已积,孤游情难委。

写心酬妍倡,怛焉愁下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大雨山中作

重阴翳秋节,霖潦无时作。

虺虺伏雷震,浩浩洪湍落。

浮槎悬修磴,涌泉淹高阁。

禾黍浩纵横,良畴殚为壑。

颓梁断来术,垣闾增萧索。

块坐空堂上,展卷莫为乐。

虽微农夫忧,内顾无儋石。

先民有遗言,君子贵处约。

抱关非吾事,嗟来非吾食。

去去遵时命,南山有薇藿。

形式: 古风

题画

吾爱陶弘景,开窗玩白云。

白云自舒卷,青山无垢氛。

清耳延松籁,斋心阅琼文。

问道虚皇老,结客古茅君。

灵药青童种,名香桂女焚。

万乘遥致敬,三尺久离群。

丹成上鹤去,弃俗等拿纷。

斯人不可见,斯世亦徒闻。

我独怀仙契,千载仰清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节妇诗

行者不复归,处者长相思。

昔与君别者,乃为大暮期。

杲杲白日光,其雨在何时。

惟有明明月,可以比容辉。

兔丝附女萝,窈窕不相离。

青青忽已槁,纤纤难自持。

他山岂无木,林木岂无枝。

念彼绸缪好,甘随秋草萎。

感兹以终老,鬓发已如丝。

耿耿柏舟誓,千载同所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