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城市的繁华与静谧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远方战事的忧虑和个人英雄情怀的表达。其中“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日城市的美丽图景,白晃晃的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建筑,使得整个城市显得格外庄严和辉煌。

紧接着,“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不平静。苍茫的大江在春日里依旧宽广而深邃,而诗人却不得不驱策着战马,在这片繁华与宁静中穿行,这种悠悠的行进之所以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郁,是因为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和离别。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则直接点出了战乱带来的混沌与不安。京城洛阳一带充满了战争的硝烟,而淮河与济水的流动也显得异常不宁,这些自然景象在诗人眼中都成了动荡不安的象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此处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情怀和对远方战事的关切。抚摸着剑柄,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而无法迅速前往战场的无奈,使得他感到惋惜。这不仅是个人武勇的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

最后,“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则是对友人的劝告。诗人鼓励朋友要有所作为,不要在岁末时还沉迷于现状不能自拔。这既是对友情的一种寄托,也是诗人个人志向和理想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城市风光与战争氛围的描绘,以及个人的英雄情怀与对友人的勉励,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174)

谢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字:玄晖
  •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 生卒年:464~499年

相关古诗词

和纪参军服散得益诗

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

炼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

云英谁可饵,且驻羲和力。

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和何议曹郊游诗二首(其一)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

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

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

流溯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何议曹郊游诗二首(其二)

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

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

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

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

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和别沈右率诸君诗

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

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

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