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屋为甘钦采秋官尊翁题

结构傍廛市,所居杂喧哗。

雕甍连画栋,亹亹皆纷奢。

何人数椽与俗异,座接此君引高致。

半窗明月鸾尾低,满地东风墨华醉。

有时静坐探古书,铿铿玉佩摇琼琚。

倏然云散天宇静,筼筜嶰谷俱何如。

先生自是世高士,眼视功名如脱屣。

直将高节抗浮云,鳌竿一截传诸子。

仲也才能贯百川,阐扬翁业归诗篇。

我疑此翁结此屋,无乃溪边之六逸,兴夫林间之七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竹屋中生活的宁静与高雅。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竹屋周围繁华与喧嚣的对比,以及屋内主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半窗明月,满地东风,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主人静坐读书,玉佩摇动,仿佛与自然界的云散天清相呼应,体现了其高洁的品行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直将高节抗浮云,鳌竿一截传诸子”一句,表达了主人以高洁的节操对抗世俗的诱惑,其精神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影响着后人。而“仲也才能贯百川,阐扬翁业归诗篇”,则赞美了主人的才华横溢,能够将先人的事业通过诗歌传承下去。

最后,“我疑此翁结此屋,无乃溪边之六逸,兴夫林间之七贤”一句,诗人猜测这位高士建造竹屋的意图,可能是为了效仿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与溪边的六逸或林间的七贤相媲美,进一步强调了主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屋主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高洁品质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

收录诗词(66)

陈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漫书

蕴玉毙鼠均名璞,月旦车旃同一朔。

世间万事自有真,毛遂曾参亦误人。

君不见江头昨夜风尘起,咫尺不辨冠与履。

几家奔走声嘈嘈,渔翁牢把孤舟舣。

十日阴云倏尔开,依旧青山如画里。

形式: 古风

题买臣负薪图

海邦六月烦暑逼,石床昼卧纷华息。

清风飒飒自南来,恍然如入华胥国。

初醒顿觉日半斜,檐头几阵蜂将衙。

朗吟老子五千字,漫酌卢生七碗茶。

敲门忽见东溪氏,手持一幅鹅溪纸。

云是晴沙远遗之,分明貌出朱翁子。

忆昔登登伐木时,行歌道路声呜噫。

岂徒不入驵侩眼,何当更被糟糠嗤。

五十功名未迟暮,锦衣烜赫人如故。

谁知此日除道夫,却配当年弃夫妇。

朱颜闇淡应无光,后车同载空徬徨。

丈夫出处自有数,悔把深思一日忘。

披图谁不增感慨,嗟彼女流何足怪。

不见翟公门下客,一贫一富知交态。

形式: 古风

和顾东江礼侍韵赠锡山王生卫

浮荣不直一敝帚,云雨区区翻覆手。

羡君弃置若等闲,飘然六合为扃牖。

二王笔法本天成,故家文物垂芳名。

远来为写泷冈表,海内深情及死生。

形式: 古风

信笔

道人所居不盈尺,静里满怀春拍拍。

插架时翻断简青,开窗忽见遥岑碧。

狂风捲雨妨农工,驰马驱车酣客奕。

一笑那知两鬓蓬,诗成便把榴皮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