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西陲闻警》由明代诗人孙光裕所作,描绘了边疆地带烽火连天、战事频仍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首联“西来烽火照边隅,铁马骄嘶塞草枯。”开篇即以烽火和铁马形象,勾勒出边疆紧张的军事氛围。烽火照亮边远之地,铁骑在枯萎的草原上嘶鸣,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颔联“聚米已筹山谷未,防边曾设鹳鹅无。”进一步揭示了战前的准备与战后的空虚。聚米图是古代兵法中的一种战术模拟,此处暗示了军队的精心筹划;山谷未指的是战事尚未完全展开,而“防边曾设鹳鹅无”则以鹳鹅的消失象征边防设施的废弃,反映了战事对边疆生活的影响。
颈联“黄河岸上宁遗灶,青海原头有断弧。”通过黄河岸边的灶台和青海原上的弓箭残骸,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破坏力。黄河岸边的灶台象征着生活的痕迹被战争抹去,青海原上的断弓则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尾联“惆怅从来征战地,萧条汉垒夜啼乌。”以“惆怅”和“萧条”表达了对战争的哀伤之情,以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的深切同情。夜晚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战场的凄凉与荒凉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