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天子股肱守,丈人山岳灵。

出身侍丹墀,举翮凌青冥。

当昔皇运否,人神俱未宁。

谏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

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

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

寄书汶阳客,回首平阴亭。

开封见千里,结念存百龄。

隐轸江山丽,氛氲兰茝馨。

自怜遇时休,漂泊随流萍。

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炎炎夏日,游历于平阴亭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自嘲。

"天子股肱守,丈人山岳灵"两句开篇,以宏大的气势描绘出一位身处高位而德才兼备之人的形象。这里的“天子”并非专指皇帝,而是泛指有权有势的人物;“股肱”意为手臂,引申为力量和保护的象征;“丈人”则是对友人的尊称;“山岳灵”则形容其德高望重,如同山岳一般不可动摇。

"出身侍丹墀,举翮凌青冥"一联,则转而描写诗人自身,从低微的地位逐渐升至显赫的位置。“侍丹墀”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职务或朝拜之地;“举翮”则是比喻诗人的才华和抱负,如同鸟儿展翅飞向高空。

"当昔皇运否,人神俱未宁。谏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两句,通过对历史时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批判。在这里,“皇运”指的是国家的命运;“昔”表示过去的时代;“谏官”是指那些应该直言不讳的臣子,但在此却因恐惧而闭口。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则转向赞美历史上能够直言真理、为民请命的人物。“谷永”、“匡衡”都是历史上的名臣,以其正直和才学著称;“两朝”指的是历经多个朝代;“纳深衷”表明这些忠诚的建议都被皇帝采纳。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几句,则是诗人对历史记载和文学成就的赞美。“南史”可能指的是《南史》,一部记叙南朝历史的著作;“播”意为传播、流布;“雄词”则形容诗人的作品雄伟而有力。

"寄书汶阳客,回首平阴亭。开封见千里,结念存百龄"几句,是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深情留恋。“汶阳客”可能是指诗人要去往汶阳的朋友;“平阴亭”则是他们共同游历的地方;“开封”有广阔、开放之意,这里可能暗示着心胸的宽广。

"隐轸江山丽,氛氲兰茝馨。自怜遇时休,漂泊随流萍"几句,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自我安慰。“隐轸”意为心中所藏;“江山丽”则形容自然之美;“氛氲兰茝馨”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温暖的感觉。

"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最后几句,则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春野变木德”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树木随季节而变化;“夏天临火星”则可能比喻炎热的气候或人生如同恒星般闪耀。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广博的视野。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公族称王佐,朝经允帝求。

本枝疆我李,盘石冠诸刘。

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

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华省膺推择,青云宠宴游。

握兰多具美,前席有嘉谋。

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

着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

出镇兼方伯,承家复列侯。

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

广固才登陟,毗陵忽阻修。

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郡邑连京口,山川望石头。

海门当建节,江路引鸣驺。

俗见中兴理,人逢至道休。

先移白额横,更息赭衣偷。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岂伊齐政术,将以变浇浮。

讼简知能吏,刑宽察要囚。

坐堂风偃草,行县雨随辀。

地是蒙庄宅,城遗阏伯丘。

孝王馀井径,微子故田畴。

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

猿岩飞雨雪,兔苑落梧楸。

列戟霜侵户,褰帏月在钩。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

诗题青玉案,衣赠黑貂裘。

穷巷轩车静,闲斋耳目愁。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讲德良难敌,观风岂易俦。

寸心仍有适,江海一扁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赠贺郎诗一首

报贺郎,莫潜藏。障门终不免,何用漫思量。

清酒浓如鸡,臛㹠与白羊。

不论空蒜酢,兼要好椒姜。

姑娣能无语,多言有侍娘。

不知何日办,急共妇平章。

如其意不决,请问阿耶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悽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二)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

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