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古迹四咏(其二)胥歌村

阳春白雪倩谁调,楚客当年夜度昭。

故国河山悲击剑,英雄途路怅吹箫。

风寒芦渚馀生寄,月落苏台一梦遥。

三尺属镂千古恨,至今怒涌浙江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江上古迹四咏(其二)胥歌村》由清代诗人张廷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交织的场景,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首联“阳春白雪倩谁调,楚客当年夜度昭”以“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艺术或文化,而“楚客”则指古代楚地的游子,这里借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诗句描绘了这些英雄在夜晚穿越昭昭之地的情景,暗含着他们不凡的经历和对艺术文化的追求。

颔联“故国河山悲击剑,英雄途路怅吹箫”进一步深化主题,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这里的“击剑”和“吹箫”分别象征着英雄的壮志和文人的忧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颈联“风寒芦渚馀生寄,月落苏台一梦遥”则转向自然景象,通过“风寒芦渚”和“月落苏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尾联“三尺属镂千古恨,至今怒涌浙江潮”收束全诗,以“三尺属镂”(即三尺剑,属镂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宝剑)象征历史上的悲剧,强调了这段历史的深远影响,直到今日,浙江潮水依旧激荡,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往事的悲壮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以及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65)

张廷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古迹四咏(其三)采香径

一曲霓裳舞正忙,迟明妃子理残妆。

梦兰待博君王宠,斗草应偕姊妹行。

十里亭台人隐隐,四山风月路茫茫。

他年泛艇五湖去,满目蘅芜最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上古迹四咏(其四)文选楼

萧梁宫井已沈浮,此地空馀帝子楼。

红豆开残三月暮,珠帘捲入六朝秋。

山中景色烟云过,劫后文章日月留。

每到登临一惆怅,繁华何必问扬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王吉丞孝廉龙砂诗存三首(其一)

武乡文里路回环,一叶扁舟数往还。

何处钓游清梦稳,令人想煞富春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王吉丞孝廉龙砂诗存三首(其二)

才人渊薮旧根苗,毅魄忠魂赋大招。

尽道龙砂山色好,张王戚贡话前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