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翻译

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注释

都来:算来。
几: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
浑:全。
可事:可心的乐事。
长安:指开封汴梁。
争似:怎像。
家山:家乡的山。
指故乡。
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是:正确。

鉴赏

这首诗名为《青玉案》,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之手。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一年春事都来几”一句,简洁而深刻地揭示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紧接着的“早过了、三之二”,则是具体指出了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种时间感的强调,增添了一份迫切的情绪。

下片开头的“绿暗红嫣浑可事”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但这种美好却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寂寞。接下来的“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则是对诗人当下孤独情境的写照,这种憔悴不仅表现在外在环境的描绘上,也深藏于内心的空虚与忧伤。

“买花载酒长安市”一句,通过对物质享乐的追求,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无奈。紧接着的是“又争似家山见桃李”,这种对故乡风光的怀念,更是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家园的渴望。这里的“东风”,既可以指自然界中的春风,也可比喻着诗人的离愁别绪。而“相思难表”则是对无法言说的相思之情最好的注脚,最后的“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则是在表达,尽管现实与梦想之间可能存在诸多困难,但心中始终坚持着回家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李清照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人生南北如歧路。世事悠悠等风絮。

造化小儿无定据。

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

伊周功业何须慕。不学渊明便归去。

坎止流行随所寓。

玉堂金马,竹篱茅舍,总是无心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寿赵宰母二月十四

柳阴花底春将半。吹不断、祥烟散。

何处绮罗丝竹乱。

天孙星里,老人星畔,昨夜光芒现。

绿衣好把斑衣换。照新渥、金花满。

酌斗深深频祝愿。

凤池它日,莺花此景,春酒年年劝。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送别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去,秋风萧条何以度。

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诗诵奇句。

盐絮家风人所许。

如今憔悴,但馀衰泪,一似黄梅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二)二月十五

红娇绿软芳菲遍。正荏苒、春方半。

帘幕任垂花影乱。

年年此日,月娥仙子,来赴瑶池宴。

绮罗暗帘成行满。尽酌金樽十分劝。

愿指松椿为寿算。

北堂深处,朱颜绿鬓,赢得此身强健。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