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刘侍郎

几回新秋影,壁满蟾又缺。

镜破似倾台,轮斜同覆辙。

虽分上林桂,还照沧洲雪。

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经历了几次新秋的月影,墙上月亮时圆时缺。
镜子如同倾倒的亭台,月轮倾斜如同翻覆的车辙。
虽然分散了上林苑的桂花香气,但依然照亮了沧海的雪花。
暂时陪伴着憔悴的人,即使归来,光明依旧不灭。

注释

新秋:初秋。
影:月影。
壁满:满墙。
蟾:月亮。
缺:亏损,不完整。
镜破:镜子破碎。
倾台:倒塌的亭子。
轮:月轮。
覆辙:翻车的轨迹,比喻事物衰败。
上林桂:上林苑的桂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沧洲:水边之地,常指隐居之处。
雪:比喻洁白无瑕。
憔悴人:形容人面容憔悴,精神疲惫。
归华:回归的光明,这里指月光。
耿不灭:明亮而不熄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灭的情谊。

"几回新秋影"一句,以季节的更迭来表达时间流逝的感觉。"壁满蟾又缺"则是说墙上爬满了苔藓,但其中也有损坏的地方,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事物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镜破似倾台,轮斜同覆辙",通过打碎的镜子和倾斜的车轮来形容时间的摧毁力量和人生轨迹的曲折。镜子本应反射出美好的事物,但如今破了,无法照出完美的影像;车轮原本应该直行,但现在却斜倚,象征着人生的不顺遂。

"虽分上林桂"一句中的“上林”可能指的是皇家园囿或高贵之地,而“桂”则常常象征着荣华和清高。这里的意思是即便在尊贵的地方,也照不到诗人的心中所思念的人。

"还照沧洲雪"则是说,即使是在遥远的沧洲,那里的雪也被思念之光照亮。这两句强调了思念的力量,无论距离多么远,都无法阻挡对朋友的情谊。

最后,"暂伴憔悴人,归华耿不灭"表达了一种即便是在短暂相聚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厚情谊如同华丽的事物一样永不消逝。这里的“憔悴”形容的是朋友之中的可敬者,而“归华”则可能是指返还到华美的事物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对友情不灭的坚信。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委羽山

昔人乘鹤玉京游,翮遗仙洞何悠悠。

我来寻觅空彝犹,烟霞万壑明清秋。

何当骑麟翳凤登瀛洲,倏忽能消万古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形式: 古风

苔藓山歌

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

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

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

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

崄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扶栏干。

形式: 古风

苦雨

朝与佳人期,碧树生红萼。

暮与佳人期,飞雨洒清阁。

佳人窅何许,中夜心寂寞。

试忆花正开,复惊叶初落。

行骑飞泉鹿,卧听双海鹤。

嘉愿有所从,安得处其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