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怀。开篇"鬓丝萧散忙蚕月,笑靥匀停喜麦秋"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春末夏初的景象。鬓丝如同蚕丝一样细腻而美好,笑靥如同成熟的麦子般灿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盛大的赞赏。
"落照已斜犹曝茧,故人未渡莫横舟"两句,则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和超脱红尘的情绪。夕阳西下,即便是温暖的阳光,也不必急于追求;而对于久违的旧友尚未相逢,也无需急切,好像那未渡的舟,更显出诗人内心的从容与豁达。
"屋攲云影长年见,枕压溪声半夜流"两句,通过屋檐上飘渺的云影和枕边清澈的溪水声,勾勒出诗人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悠长。这份宁静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映射,更是内心世界的写照。
最后"料得此生无好梦,卻胜终日有閒愁"一句,是诗人对自身生命态度的一种感悟。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认为没有好梦的现实生活,反而比天天充满闲愁要强。这是一种高远的人生观和豁达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悠长,体现了宋代文人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