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而又坚韧的人物形象,他因愤世而远离尘嚣,深居简出,寓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孤愤伤行迈"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步履沉重地前行。"深几密退藏"进一步揭示了他的隐逸生活,选择在深邃与静谧中寻求庇护。
诗人接着写到,这位人物被朝廷急召,即使身处困境,年事已高,依然坚守在咸阳这个历史之地。"陵舄缠哀切"中的"陵舄"可能象征他的忠诚和哀痛,"楹书待后长"则暗示他留下遗志,期待后人理解与传承。
最后两句"至今传白眼,气貌郁苍凉",通过"白眼"这一细节,刻画出他不屈的性格和冷峻的眼神,尽管遭遇冷遇,但其气节和风貌却显得悲壮而沉郁,令人感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林先生(顾炎武)的形象,展现了他孤愤、隐逸、坚韧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