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读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

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噫。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形式: 词牌: 哨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根据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行改编的作品,名为《哨遍·陶渊明赋归去来》。苏轼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描述了自己在雪堂的生活,与亲友共度简朴时光,欣赏山水之美,享受琴书之乐,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诗人通过“归去来兮”、“皇皇欲何之”的感叹,展现了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神仙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赠曹光州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定风波.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捲。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洞仙歌.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