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

平生忠赤有天知,便欲欺人肯自欺?

毛发暗从愁里改,世情明向笑中危。

春风脉脉回枯草,残雪依依恋旧枝。

谩对芳樽辞酩酊,机关识破已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劝酒》,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诗中以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世态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

首联“平生忠赤有天知,便欲欺人肯自欺?”开篇即以强烈的道德情感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诚实的坚持,认为即使面对欺骗,也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内心和道德准则。这种坚定的自我信念,既是对自己人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颔联“毛发暗从愁里改,世情明向笑中危。”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在忧愁中岁月悄然流逝,而世态炎凉却在欢笑中潜藏危机。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性复杂多面以及社会现实的冷酷无情。

颈联“春风脉脉回枯草,残雪依依恋旧枝。”则以自然景象为喻,春风拂过枯草,使其复苏,残雪不舍地依恋着旧枝,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界的循环更迭。这里不仅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也暗示了在逆境中仍应保持希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谩对芳樽辞酩酊,机关识破已多时。”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洒脱。尽管世事如梦,机关算尽,但诗人选择以酒自慰,暂时忘却烦恼,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事洞明后的释然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劝酒》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守仁对于人生、道德、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既富有情感的深度,又蕴含着智慧的光芒。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重游化城寺二首(其一)

爱山日日望山晴,忽到山中眼自明。

鸟道渐非前度险,龙潭更比旧时清。

会心人远空遗洞,识面僧来不记名。

莫谓中丞喜忘世,前途风浪苦难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游化城寺二首(其二)

山寺从来十九秋,旧僧零落老比丘。

帘松尽长青冥干,瀑水犹悬翠壁流。

人住层崖嫌洞浅,鸟鸣春涧觉山幽。

年来别有閒寻意,不似当时孟浪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九华

九华原亦是移文,错怪山头日日云。

乘兴未甘回俗驾,初心终不负灵均。

紫芝香暖春堪茹,青竹泉高晚更分。

幽梦已分尘土累,清猿正好月中闻。

形式: 七言律诗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得其胜喜而作歌

昔年十日九华住,云雾终旬竟不开。

有如昏夜入宝藏,两目无睹成空回。

每逢好事谈奇胜,即思策蹇还一来。

频年驱逐事兵革,出入贼垒冲风埃。

恐恐昼夜不遑息,岂复山水能徘徊?

鄱湖一战偶天幸,远随归凯停江隈。

是时军务颇多暇,况复我马方虺隤。

旧游诸生亦群集,遂将童冠登崔嵬。

先晨霏霭尚暝晦,却疑山意犹嫌猜。

肩舆一入青阳境,忽然白日开西岭。

长风拥慧扫浮阴,九十九峰如梦醒。

群峦踊跃争献奇,儿孙俯伏摩具顶。

今来始识九华面,恨无诗笔为传影。

层楼叠阁写未工,千朵芙蓉抽玉井。

怪哉造化亦安排,天下奇山此兼并。

揽衣登高望八荒,双阙下见日月光。

长江如带绕山麓,五湖七泽皆陂塘。

蓬瀛海上浮拳石,举足可到虹可梁。

仙人为我启阊阖,鸾辍鹤驾纷翱翔。

从兹脱屣谢尘世,飘然拂袖凌苍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