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提携未便即归山,暂扣僧园且暂闲。
岁晚东君颜色近,霜晴寒意有无间。
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
筇竹一枝天正暖,却嫌飞鸟倦思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从伯氏携稚孺游保庆即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伯氏携带幼子共同游玩的情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提携未便即归山,暂扣僧园且暂闲。”开篇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虽与伯氏携儿游玩,但内心却急切地想要回归山林,寻求一片静谧。这里的“僧园”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净之所,而“暂扣”则显示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不舍。
“岁晚东君颜色近,霜晴寒意有无间。”这两句描绘了秋末季节的景象,“东君”指代秋天,诗中通过“颜色近”来形容秋色的浓郁,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气候的转冷。同时,“霜晴寒意有无间”则是对秋日清晨霜露与晴朗天气交织出的寒意进行描写,表达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严酷。
“前溪雨后浑通路,荒戍人归不上关。”这里诗人通过对过往雨后的溪流和道路的情形来反映出一种孤寂与遥远。溪水因雨而变得清澈可通,但却也带来了路途的艰难,加之“荒戍”一词,增添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感,也隐含着对归乡道路的渴望。
“筇竹一枝天正暖,卻嫌飞鸟倦思还。”诗人通过对筇竹(一种细长的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然而,“却嫌”二字却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即便是春暖花开,也无法驱散其归隐山林的渴望。而“飞鸟倦思还”则更深化了这种归巢之情,透露着一种对远方故土的无尽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变换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活动的真实展现,构筑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生活图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深切向往。
不详
口多屋褊分张窄,堂室斋庖约略分。
春服乍成宜稳贴,浴盂无处集兰薰。
供分清净如沾露,气郁芬芳过食芹。
自引一杯归路稳,从教歌咏不成文。
无复花生拙笔头,一生长负剡藤羞。
过门多是陈惊坐,得句谁怜赵倚楼。
社友书来频寄语,山翁鬓已不禁秋。
老干仙去吾宗冷,有继华星一字不。
白布衫韝时节新,娇鬟丰口绮罗春。
满城菡萏官同乐,午夜箫歌社降神。
继昼寻棋三净侣,闻灯坚坐一闲身。
不须强学行春客,儿女多应不要人。
蚤莺声转杂危弦,惊散书窗午枕眠。
大法鼓声胡部曲,摩登伽戏野狐禅。
眼中颠倒迷情事,世上纵横使鬼钱。
烂煮瓠壶钟鼎食,山堂谁道独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