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林居杂咏三首(其二)

数椽茅屋著衰翁,枯竹荒烟日夜风。

冻雀打团霜拂树,饥乌吊影月横空。

只将疏懒求安乐,那有文章学送穷。

笑看儿童喧里巷,击□傩鼓隔墙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岁末林居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老者独居茅屋的生活场景,周围是枯竹与荒烟,日夜被风吹拂,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孤寂。

首联“数椽茅屋著衰翁,枯竹荒烟日夜风”开篇即点明了居住环境的简陋与老者的孤独,数椽茅屋象征着生活的朴素,而“衰翁”则直接描绘了老者的形象,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坚韧的意境。

颔联“冻雀打团霜拂树,饥乌吊影月横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通过“冻雀”和“饥乌”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冬日的严寒与生命的艰难。雀鸟在霜雪中团聚取暖,乌鸦在月光下孤独飞翔,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老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

颈联“只将疏懒求安乐,那有文章学送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选择以疏懒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而不是追求世俗的成功与名利。这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尾联“笑看儿童喧里巷,击□傩鼓隔墙东”以儿童的欢声笑语作为反衬,展现出老者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通过儿童的喧闹与外界的热闹,反衬出老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击□傩鼓”可能是指某种民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民俗色彩,也暗示了老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岁末林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老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7)

安志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暮林居杂咏三首(其三)

壑赴蛇惊一岁穷,茫然搔首送飞鸿。

文章自古多遭厄,舆论随时恐未公。

驷马高车飞富贵,一瓢陋巷是豪雄。

云山韶濩无边趣,欸乃渔歌夕照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暮春

才知春信到梅间,不觉花期事已删。

处处成阴千树绿,频频唤雨两鸠斑。

农夫播谷休嫌早,蚕妇求桑且莫闲。

过隙光阴宁有几,青春倏忽幻衰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客中九日

年年九日家山好,此日凄凉客里过。

白首频搔嗟老矣,黄花未发奈迟何。

登临有景身难接,会遇无缘恨转多。

安得白衣来送酒,暂开怀抱一高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雨二首(其一)

春雨春风日日多,柴扉深掩断人过。

偏宜谢客常高卧,惟有敲诗久费哦。

世事悠悠身且老,流光冉冉鬓先皤。

江边水满鱼矶石,晓出持竿试钓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