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真寄南康钱守

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

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

我行半天下,尘土污须发。

君亦抱艰棘,衣袂洒清血。

今日复何日,相望一山隔。

我领通玄府,乃在庐山北。

君宦山之南,兵卫森画戟。

无由接杯酒,但可共明月。

作诗付邮筒,聊复寄消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栖真寄南康钱守》,通过回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句“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姑苏台分别的情景,点明了与友人的离别。接着,“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两句,表达了长时间未见的思念之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通信的稀少,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我行半天下,尘土污须发”描绘了诗人行遍天下的艰辛旅程,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忙碌和疲惫。“君亦抱艰棘,衣袂洒清血”则转而描述友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付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相互支持的精神。

“今日复何日,相望一山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虽然相隔山川,但心中的思念却无法阻隔。“我领通玄府,乃在庐山北。君宦山之南,兵卫森画戟”进一步描绘了各自所在的不同环境,庐山的隐逸与南康的官场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的超然与友人的现实。

“无由接杯酒,但可共明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不能相聚饮酒,但可以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友情超越时空的温暖。“作诗付邮筒,聊复寄消息”则是诗人通过诗歌来传递思念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问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通过回忆与想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黄子馀自海昏见予于九江欲行为赋此诗

昔我初识君,乃在浔阳城。

却数已十年,此地还见君。

积雨楚水高,落日淮山明。

我病不举酒,何以娱佳宾。

我行不可留,明复与君别。

悠悠千里情,还当付明月。

形式: 古风

劝范东叔饮

今代太史公,四海范氏门。

斯文十世泽,斑斑被诸孙。

我识叔西父,白玉比粹温。

今来见令弟,俊气百马奔。

一第溷子耳,勿愧而家尊。

临分无多言,更酌老瓦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留题彭泽故县修真观

五月问修途,今日一百里。

莫投彭泽县,愧此邑中士。

古观官道傍,借榻暂少憩。

折腰向道士,乞我五斗米。

聊为奴仆饭,明日更早起。

形式: 古风

湘中馆

云去月在沙,潦净秋满川。

北斗挂落木,西风送归船。

去年过湘中,夜半投马鞭。

篝灯洗尘土,所见只屋椽。

鸡鸣问前途,残梦兀担肩。

那知阑干外,有此山水妍。

微微清露漙,稍稍明河偏。

孤光耿自照,静极忻所便。

身世两悠然,吾其遂飞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