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系列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李运使即将前往朝廷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
首句“荆衡此驾轺”,以“荆”和“衡”代表两地,形象地描述了李运使即将启程的场景,如同驾车驶向远方。接着,“封郡去相辽”则进一步说明了李运使将前往辽远之地任职,表达了对友人旅途遥远的感慨。
“国廪矜流衍,农畴喜富饶”两句,赞美了国家的粮食储备丰富,农田丰收,展现了国家的繁荣景象。这不仅是对李运使即将前往之地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美好祝愿。
“几时无协气,何处不欢谣”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充满欢乐与祥和。这种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理想。
最后一句“汉室通粮道,论功最后萧”则以历史典故为喻,暗示李运使此行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功绩的期待和赞赏。这里“汉室”象征着强大的政权,“通粮道”意味着畅通的物资供应线,而“论功最后萧”则是对李运使最终能获得应有功绩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