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兰花像美丽的女子,即使不被采摘也自感羞涩而献出芬芳。
时常能闻到清新的风露香气,但深藏在蓬蒿艾草中难以寻觅。
想要用丹青描绘她的真色彩,来丰富《离骚》这部传世之作。
面对她如同遇见屈原,我连穿戴整齐都不敢随意

注释

春兰:春天的兰花。
美人:美丽的女子。
羞:感到羞涩。
自献:自我奉献。
风露香:清新的风露香气。
蓬艾:蓬蒿艾草。
深不见:难以寻觅。
丹青:绘画(丹青是中国画的两种颜色,这里代指绘画艺术)。
写真色:描绘真实的色彩。
《离骚传》:屈原的名作《离骚》。
灵均:屈原的别称。
冠佩:穿戴整齐。
不敢燕:不敢随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题杨次公春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需强求即可自自然流露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淡远。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两句,通过将春兰比作美丽的女子,用以形容其天然无需勉强就能散发迷人的魅力,这里的“羞”字,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柔情。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写出了诗人偶尔听闻春兰的清香,但又因为其生长在蓬艾之中,不易被发现,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微妙的情境,既有感官上的享受,也有对隐逸美好的赞扬。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春兰之美的高度评价,以至于想要用最真挚的颜料去描绘它,并将其与古代名篇《离骚传》相提并论,显示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深刻欣赏。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将自己比作才华横溢的屈原(又称灵均),但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前辈,也不敢在春兰面前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功业。

整首诗通过对春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传承以及个人谦逊态度的一种深刻体认。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题杨次公蕙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袁公济谢芎椒

燥吻时时著酒濡,要令卧疾致文殊。

河鱼溃腹空号楚,汗水流骹始信吴。

自笑方求三岁艾,不如长作独眠夫。

羡君清瘦真仙骨,更助飘飘鹤背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杨次公惠径山龙井水

漏尽鸡号厌夜行,年来小器溢瓶罂。

弃官纵未归东海,罢郡犹堪作水衡。

幻色将空眼先暗,胜游无碍脚殊轻。

空烦远致龙渊水,宁复临池似伯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