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夜深》由金代诗人边元鼎所作,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思绪万千的秋景图。
首句“月落秋山万象清”,以月落为引子,点明时间已至深夜,秋山之景在月光消逝后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次句“湿萤微近露枝明”,通过描述微小的萤火虫在湿润的树枝上闪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清新,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仍在暗处默默延续。
“梦魂黯淡家千里”一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黯淡的梦境和遥远的家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接着,“鼓角凄凉夜几更”则以战争的象征——鼓角声,反衬出夜晚的凄凉与孤寂,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之下。
“弟子亡来乡校冷,舍人别后子虚成”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冷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人事变迁的感慨。乡校本是学习交流之地,如今因弟子离世而变得冷清;舍人(古代官职)离别后,子虚乌有的幻想也成为空谈,体现了诗人对失去的不舍与无奈。
最后,“银河渐转梧桐黑,何处江湖望客星”描绘了银河逐渐西移,梧桐树下一片漆黑的景象,而诗人却在寻找那指引方向的客星。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夜色的深沉,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远方、对于归宿的渴望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