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十咏(其二)白云洞

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安熙的《封龙十咏(其二)白云洞》,描绘了白云洞的神秘与幽静,以及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的追慕。

首句“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以巍峨的山峰和高耸的石阙起笔,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后续描述的神秘洞穴铺垫了背景。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一句,点明了白云洞的所在,仿佛是仙人居住之地,与传说中的仇池穴相呼应,增添了洞穴的神秘色彩。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描绘了白云洞的动态美,早晨云雾缭绕,傍晚云散雾消,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自然变化。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进一步强调了白云洞与外界的隔绝感,仿佛是一个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表达了作者亲自探访白云洞的经历,通过攀爬绿萝深入洞穴,体验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孤独。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次探访,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追求隐逸的决心。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渴望隐居,另一方面又对坚守贫苦生活有所愧疚,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是对古代隐士的追忆与敬仰,表达了对静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精神的传承。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希望在白云洞旁建造一间茅屋,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则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通过歌唱表达对光明与真理的追求。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描绘了白云洞的夜景,以及作者在岁月沉淀后的内心更加清明的状态。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最后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与荣誉的淡泊,只是寻求个人的快乐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云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前贤精神的追慕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封龙十咏(其三)修真道馆

龙山古灵境,连峰郁苍苍。

林谷四环合,修真据其阳。

怪石通流泉,洞府馀清凉。

杰阁耸奇观,烟霏恣微茫。

眷予平生心,丘壑真膏肓。

今朝定何朝,遂惬栖云房。

晴岚染衣襟,顿觉尘虑忘。

矧尔羸疾拘,快若脱絷缰。

月高风露清,空明渺银潢。

蓬莱信非远,何处求仙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封龙十咏(其四)吟台

步上吟台荒,极目但平楚。

四顾渺无人,持杯欲谁语。

心期友招隐,自笑非梁父。

抱膝一长歌,商声振林莽。

形式: 古风

次韵书事

野性元孤洁,无朋尽自皤。

业荒闻道浅,静久阅人多。

灵凤宁栖枳,冥鸿本避罗。

南游有高兴,何处是沧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病中斋居杂诗次和仲韵五首(其一)

时事今如此,幽居独慨然。

心期钟鼎外,身世水云边。

病骨便清昼,高怀惜壮年。

前修渺何在,目断夕阳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