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

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

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

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

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

扫空婆娑黑云影,照见海上金银台。

我从武姥来,却望嵩华去。

道逢老篯铿,盛说岩中趣。

东风拂涧桃花飞,爱此山水含清辉。

放歌谁和碧玉调,起舞更揽青萝衣。

我怜老仙极清越,颜色如童发如雪。

便从石上引芳尊,夜夜岩前醉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川景象。诗的开篇以南山前的巨石为焦点,比喻为千年青铜镜悬挂在高崖之上,形象生动。流水冲击石面,烟云缭绕,增添了神秘感,连鱼龙经过也不敢随意窥视,仿佛有神灵守护。

随着月夜降临,月光洒在镜岩上,五色斑斓,犹如金银台,明亮而璀璨。诗人行走在山道上,遇见老篯铿,听他讲述岩中的奇趣,感受到山水间的清辉与诗意。桃花随风飘落,更显山水之美,诗人与友人放歌起舞,陶醉在这清越的境界中。

最后,诗人赞美老仙的清雅,其容颜如童,白发如雪,他们相伴月下,举杯共饮,享受着月光下的岩前盛宴。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秋江待渡图为萧学士赋

小航冲风岸将及,行人下马沙头立。

水阔云深野渡閒,天寒日暮归心急。

人生行役安可休,到江路尽还通舟。

谁能裹足山中老,不识风沙一日愁。

形式: 古风

和子与王徵君中秋短歌一首

玉绳差差月澄曙,银汉西流天尽处。

晃朗惊浮玉井莲,空明似见婆娑树。

澄曙光连宿鹭翻,关山影逐行人去。

谁似溪头王子猷,一庭竹色耽吟趣。

形式: 古风

翁源行

大蜡岭,小蜡岭,东南相望两尖顶。

千崖无人野蕉绿,一涧缘山石泉冷。

伊谁置县当僻源,井邑人废馀荒村。

后来分隶曲江县,偏与豹狼生子孙。

荒山亘连二百里,六寨獠兵连岁起。

韶州号令不知闻,势力凭凌自倾傂。

一从洪武初设官,路启旌旂笳鼓喧。

莲塘镇里立廨宇,父老欢呼来聚看。

往时养马如养牛,腾踔山谷夸豪酋。

只今买牛还卖马,弃掷弓刀事耕稼。

今年我从英德来,攀岩历壑何艰哉。

路穷蒲岭见空豁,白昼阴霾浑不开。

阴风鬼号荒古道,嗟尔遗民真再造。

男不事诗书,女不理蚕桑。

草衣蕉布无冬夏,蓬首垢足畏客如麇獐。

食储岁饱一千户,馀四百石输官粮。

自言老死不出乡,官事不生衣食强。

三朝作社共杀牲,十室纳稼同囷仓。

开畬烧土任耕作,引水激机舂稻粱。

榛栗遍秋岭,旨蓄足冬藏。

月上叱牛日入毕,营求易足本天性,耳目不移非外物。

况闻畏法如畏虎,道路不遗门不拄。

鸡豚日出散如烟,米粟年登贱于土。

我怜浑朴若可亲,岂有毒厉兴妖神。

由来仁化感木石,宜以礼义开真淳。

君不见铜场恶溪流赤水,八月禾花瘴烟起。

秖言北客少生还,宁信土人长不死。

我歌翁源行,听者莫伤情。

丈夫正气易水土,薄俗可敦浑可清。

便骑黄犊入山去,閒与洞民歌太平。

形式: 古风

锦裹石行

锦裹石,何苍苍,我行入封川,问之江上郎。

云昔有辩士,往说南越王。

道傍见山石,指天誓不忘。

谓苟得意归,不独衣锦还故乡,要使兹山之石同辉光。

一朝缓颊下南荒,车马千驷金满装。

便令制锦百万匹,尽裹山石荣铺张。

至今岩阿草木昭煌煌,兽不得憩鸟不敢翔。

烂然云霞彩,下照江中央。

我欲登其巅,窥海略扶桑。

掇此五色文,献之紫虚皇。

有志愿莫遂,却立增慨慷。

吾闻陆贾去汉室,乃有贾生流涕论帝傍。

惜此文绣被屋墙,丈夫未遇焉可量。

衣或带索食秕糠,偶然会遇亦其常。

奈何暴殄恣所偿,胡不衣被沾四方。

不曰爰居徒劳铿锵,匪悼尔石兮惟狂之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