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山阳

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

此生吾知之,不过老病死。

五斗一强谋,要饱聊尔耳。

秃发犹读书,尽胜种种事。

初解行脚包,问讯长淮水。

端欲洗枯肠,相见辄欢喜。

将借官屋居,聊复置床几。

更煮楚州糜,尚欠淮南睡。

手中楞严经,咀嚼真有味。

姑降老鼻雷,岂复论字义。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湖的锥子也无处可寻,天下皆是我一家子。
这一生我所了解的,不过是老去和疾病死亡。
为了温饱,我只求五斗米的微薄谋划。
即使头发稀疏,我还是坚持读书,胜过做其他琐事。
初次解开行囊,向淮河问好打听消息。
我只想洗净枯竭的心肠,与你相见便满心欢喜。
打算借住官家房屋,暂且放置床几。
再煮些楚州的粥食,却还缺了淮南的美梦。
手握《楞严经》,细细品味其中深意。
姑且放下对文字的过分追究,让老鼻孔的鼾声代替吧。

注释

锥:比喻无处立足。
四海:天下。
老病死:人生的自然结局。
五斗一强谋:微薄的谋生手段。
秃发:形容头发稀疏。
种种事:指世俗事务。
行脚包:旅行者的包裹。
长淮水:指淮河。
枯肠:形容心情或肠胃空虚。
官屋:官府的房屋。
楚州糜:楚地的粥食。
楞严经:佛教经典。
姑降:姑且放下。
字义:文字的深层含义或解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生活中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北湖锥也无,四海一儿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不屑一顾,只关心精神上的充实。"此生吾知之,不过老病死"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极限的认知和坦然接受。

"五斗一强谋,要饱聊尔耳"显示出诗人对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感,而不追求奢侈。"秃发犹读书,尽胜种种事"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即使在年迈头秃之时,也依然热爱阅读和学习。

"初解行脚包,问讯长淮水"可能是指诗人开始踏上旅途,询问路上的情况。"端欲洗枯肠,相见辄欢喜"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逢时的那种清心寡欲和纯粹的快乐。

"将借官屋居,聊复置床几"显示出诗人对于生活安排的随遇而安。"更煮楚州糜,尚欠淮南睡"则是对简单饮食和休息的描述,表达了满足当前生活状态的心境。

最后,"手中楞严经,咀嚼真有味"展现了诗人对于佛经的研读与理解,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姑降老鼻雷,岂复论字义"则是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尊重,不再纠缠于文字表面的解释,而是更深层次的领悟。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一个隐逸之士对于人生、知识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刘明适屡欲子苍过其居小酌以诗招之

吐心著地谁复识,只有平生韩子苍。

端恨茅屋付秋草,试吟玉绳低建章。

枯肠君饱大官肉,秃鬓我老尚书郎。

爱酒不论天下士,快来脱帽持一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圣功南园探春

春风如许可复奈,扶藜与子一笑怀。

初缘晴日垂垂发,更为吾人细细开。

莫憎白眼校尉老,快唤青州从事来。

径欲寻君说幽意,夕阳故挽一枝回。

形式: 七言律诗

同李汉臣赋陈道人茶匕诗

诸方妙手嗟谁何,旧闻江东卜头陀。

即今世上称绝伦,只数钱塘陈道人。

宣和日试龙焙香,独以胜韵媚君王。

平生底处齑盐眼,饱识斓斑翰林碗。

腐儒惯烧折脚铛,两耳要听苍蝇声。

苦遭汤饼作魔事,坐睡只教渠唤醒。

岂如公子不论价,千金争买都堂胯。

心知二叟操钤锤,种种幻出真瑰奇。

何当为我调云腴,豆饭藜羹与扫除。

个中风味太高彻,问取老师三昧舌。

形式: 古风

同曾公卷出南城

著处篮舆得小停,偶寻奇诡对屏星。

山南山北有幽啭,树底树头惟落英。

两鬓已脱吾种种,三眠欲罢渠青青。

招提故作疏钟晚,更约杖藜来细听。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