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滦河

曾无名胜足开襟,载得閒愁比雪深。

千里云痴山熟睡,一川风峭水哀吟。

严寒早彻儒生骨,宿火全灰仕宦心。

亲舍白云望更远,漫随官马度榆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滦河时所见的冬日景象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联“曾无名胜足开襟,载得閒愁比雪深”以“閒愁”开篇,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如同深雪覆盖大地,暗示了他内心的愁绪之重。接着,“载得”二字形象地表达了愁绪如同负重一般,难以摆脱。

颔联“千里云痴山熟睡,一川风峭水哀吟”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寂静与凄凉。千里云层仿佛痴呆般静默,远处的山峦似乎也在熟睡之中,而一川之水在寒冷的风中哀怨地低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颈联“严寒早彻儒生骨,宿火全灰仕宦心”则转向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严寒不仅侵袭着自然界的万物,也深入到读书人的骨髓,象征着社会环境的压抑与不公。同时,仕宦之心如同被熄灭的灯火,表达了对官场冷酷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尾联“亲舍白云望更远,漫随官马度榆林”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白云象征着故乡,而“望更远”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最后,诗人随官马穿越榆林,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山海关

侯吏峨冠识使星,前驱安稳出重扃。

石头踞虎蒙沙赤,山脉分龙入海青。

堑土仅通盘马路,潴泉谁试养鱼经。

古来天险君休问,不独街亭与井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宿前所

吸雪喷沙夜半风,围炉矮屋耐冬烘。

浊泉注茗涵深碧,冻蜡垂花迸小红。

边气横生刁斗外,海声直落枕函中。

经旬扶病瞢腾过,已在榆林绝塞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松山杏山二首(其一)

冰花蹴碎马蹄僵,日薄尘昏旧战场。

风挟怒涛驰万虎,石衔残雪卧千羊。

驱丁自获天神助,卸甲非关地势强。

胜负由来无定局,莫将众寡决兴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松山杏山二首(其二)

三重冈陇扼西东,八堡旌旂在眼中。

大帅不图成阱虎,小人容易化沙虫。

军声尚鼓涛头白,土色疑含战血红。

谁信当年全胜地,平原无险众山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