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抵淡水,台湾总督联合官绅到车站欢迎,谨赋一律志谢

十年三度访瀛洲,破浪乘风纪壮游。

难得衣冠观上国,敢将砥柱负中流。

桑麻况味惊更改,桃李交情感唱酬。

自是群公推挽重,舟车名刺不胜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舟抵淡水,台湾总督联合官绅到车站欢迎,谨赋一律志谢》由清代诗人施景琛所作,表达了对台湾总督及官员们在码头热情欢迎的感激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台湾地方风土人情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当地官员礼遇的诚挚感谢。

首联“十年三度访瀛洲,破浪乘风纪壮游”以“瀛洲”借指台湾,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多次造访台湾的经历,乘风破浪,壮游其境,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冒险,也寓含着对台湾美丽风光的赞美。

颔联“难得衣冠观上国,敢将砥柱负中流”运用了“衣冠”这一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台湾地方官员的尊敬与感激。同时,“砥柱”一词取自古代传说中的砥柱山,比喻在激流中支撑的砥柱,此处暗喻台湾官员在治理地方时的坚定与担当,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颈联“桑麻况味惊更改,桃李交情感唱酬”则转向对台湾风土人情的感慨。诗人通过“桑麻”与“桃李”的变化,反映了台湾农业与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台湾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而“交情感唱酬”则体现了诗人与台湾人民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以及对当地文化生活的深深喜爱。

尾联“自是群公推挽重,舟车名刺不胜收”总结了诗人的感受,表明台湾官员的礼遇与支持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以至于他难以承受如此之多的名刺(名片),暗示了这次接待的规模与影响之深。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台湾官员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收录诗词(29)

施景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民政长官高田元治郎

扶桑东去水淙淙,风度端凝忆曲江。

五日岂存京兆想,十年定见健儿降。

酒龙诗虎罗官廨,玉敦珠盘笃友邦。

故国改弦吾辈责,尊前热血已盈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台北厅长井村大吉招饮龟山第二发电所公廨,即席奉赠

相逢海外尽奇才,我亦何曾壮志灰。

流水声中刚驻策,桃花香里又衔杯。

吟风自笑诗如草,题石还愁字易苔。

多感因缘联翰墨,群仙抗手上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林叔臧京卿

椒糈登筵岁又新,朝衣恍惚认京尘。

东西莫说吴和越,朝暮谁分楚与秦。

万事都成黄雀后,两家难共绿杨春。

七鲲风月同杯酒,热闹场中冷落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李景韩参事

羽扇纶巾望若仙,未容身世学寒蝉。

多君情谊非关酒,如我功名不值钱。

四座看花饶眼福,十年骑鹤博腰缠。

故家今日萧条甚,愿与牵萝托仔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