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土官陶太守台馆

门外清溪溪外山,习家台馆枕晴湾。

秋光散霭含虚阁,野色分青袭曲阑。

入院云龙瞻紫诰,倚楼天日见长安。

丹心祇许倾葵藿,莫羡樱桃点素樊。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门外清溪溪外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自然风光的开篇景象,清溪潺潺,山峦叠翠,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习家台馆枕晴湾”,进一步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画面,台馆紧邻清澈的水湾,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

“秋光散霭含虚阁,野色分青袭曲阑。”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色,薄雾中的阁楼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远处的山色与近处的栏杆相映成趣,色彩层次分明,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美。

“入院云龙瞻紫诰,倚楼天日见长安。”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人物活动,云龙象征着官员的威严与尊贵,紫诰代表了朝廷的恩赐,暗示了陶太守的显赫地位和荣耀。倚楼远眺,可见长安城的繁华与辉煌,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耀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丹心祇许倾葵藿,莫羡樱桃点素樊。”诗人以葵藿自比,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心志,即使身处高位,也不忘初心,不羡慕那些表面光鲜却可能背离本心的事物。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传递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高尚品德的颂扬,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66)

区元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圭峰

廿载名山一再登,白头犹伴昔时僧。

烟和古寺松花落,日淡长林鹤唳清。

绿护云深频在望,白龙泉渺独含情。

坐忘潭影心同寂,尽把投閒悟佛经。

形式: 七言律诗

便道还乡阅月赴任和诸士大夫赠章(其一)

十月小阳春满城,笑携长剑事云程。

不辞孟浪还今日,敢冒贤名比昔英。

万顷波光舟五两,千山晴色酒三行。

相违折简知何日,动是流莺出谷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便道还乡阅月赴任和诸士大夫赠章(其二)

滇云东泛楚江明,两月难消六载情。

执袂忽惊离远道,逢时何敢负苍生。

梧桐月上三山朗,棠荫春深奕叶清。

珍重赠词皆锦绣,岂徒言语侈冈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象洲叶大尹绯桃之作(其一)

莫向玄都觅旧红,浅深无定是天工。

点垣琼蕊霞光合,匝院芳丛日晕浓。

色夺朱铅春蔼蔼,影流绛帐月胧胧。

呼儿听说长安杏,十里珠帘看可同。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