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佘翔所作的《题林德夫乐丘(其五)叠玉山房》中的第五首。诗中,诗人通过夜间的梦境,将昆山美玉的意象引入,暗示了对高尚品德和优美环境的向往。"夜梦昆山玉"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同美玉般纯洁无暇。
"朝名有美堂"则将这种美好的期待带入现实,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叠玉山房"是一个有着美好声誉的地方,可能寓意着主人的品性高洁,或者环境优雅。
"但看松竹色"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色,以松竹的坚韧与高洁象征主人的品格,同时也增添了自然的清幽之美。
"何处不琳琅"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美,眼前皆可呈现出如琳琅般的美好景象。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体现了佘翔对于高尚人格和理想生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