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词

妾家住近都城下,今日何辜来朔野。

不随姊妹并乘龙,翻与健儿同跃马。

马上归心数向南,故园桑叶废春蚕。

长颦翠黛愁无那,暗落铅华瘦不堪。

不堪对月空凄切,屈指清光几圆缺。

道路空迷古塞云,衣裳犹带阴山雪。

雪后惊看鸿雁回,隔河羌笛使人哀。

龙沙三月无青草,莫向春风怨落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少女词》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描绘了一位少女从繁华都市被流放至边疆的悲凉境遇。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少女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首句“妾家住近都城下”,点明了少女原本的生活环境,身处繁华都市之中。然而,接下来的“今日何辜来朔野”一句,转折突兀,揭示了她被流放至遥远边疆的命运,充满了无辜与无奈。

“不随姊妹并乘龙,翻与健儿同跃马”两句,对比鲜明,少女本应与姐妹们共享荣华,却意外地与边疆的勇士一同骑马征战,命运的转变令人唏嘘不已。

“马上归心数向南,故园桑叶废春蚕”表达了少女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战马之上,心也时刻向着南方的家园,对家乡的思念如同废弃的春蚕,无法割舍。

“长颦翠黛愁无那,暗落铅华瘦不堪”描绘了少女因思乡之苦而面容憔悴,愁眉深锁,铅华暗淡,身体消瘦,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内心痛苦。

“不堪对月空凄切,屈指清光几圆缺”进一步深化了少女的孤独与哀愁,面对明月,她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寂寞与悲伤,时间的流逝让她更加意识到与故乡的分离。

“道路空迷古塞云,衣裳犹带阴山雪”描述了少女在边疆的艰难生活,道路迷茫,衣裳上还残留着阴山的积雪,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辛。

“雪后惊看鸿雁回,隔河羌笛使人哀”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少女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雪后的鸿雁回归,河对岸的羌笛声更添了几分哀愁。

“龙沙三月无青草,莫向春风怨落梅”最后两句,以龙沙之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少女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同时也暗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忘期待春天的到来,希望像落梅一样,即使凋零,也能在春风中重生。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少女的遭遇,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人性的坚韧,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题山水图送包运司庸之赴芦台

披心清彻冰雪壶,挥毫妙绝江山图。

包生好古求真迹,名齐顾凯游京都。

四明画手不易得,秋水晴岚无多墨。

极天形胜随意生,半壁低横万里色。

蒹葭浦溆苍烟深,上有参差枫树林。

虚堂时时动风雨,波底恍若蛟龙吟。

一扫冰绡幽兴发,笔夺造物古人列。

吾将垂钓君宦游,扁舟独啸五湖月。

送君驿路别愁新,北望偏伤客子神。

鸣鞭岁晚长芦去,芳草相思春复春。

形式: 古风

宫词题画(其一)春

晓起下阶芳草绿,越罗昨夜裁春服。

试看海棠开几枝,流莺啼过黄金屋。

花落明年仍复新,玉颜对镜堪愁人。

形式: 古风

宫词题画(其二)夏

风静帘垂花竹里,银床冰簟净于水。

夕阳犹照长信宫,太液池东片云起。

禁门深锁夜如何,秪恐芭蕉风雨多。

形式: 古风

宫词题画(其三)秋

青桂花开秋已半,夜深绛阙低河汉。

起看月影落金盆,纤手掬之光历乱。

双玉跳脱近水寒,坐来长袖凭阑干。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