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郊行》,是明代诗人王尚綗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壮岁不晓事,意期天地长”描绘了年轻时的诗人,对世界充满幻想,以为自己可以与天地同寿,拥有无限的可能。接着,“殷勤简诸集,殊无不死方”则暗示诗人曾试图从各种书籍中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但最终发现这些都是徒劳的。诗人通过这一转折,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追求永恒的徒劳。
“委填竟何所,佩剑迥难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和失落感。诗人似乎在说,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找到生命的答案,那些曾经寄托希望的书籍和方法,如今都已遗忘,只剩下佩剑的影子在心中回响,提醒着他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最后,“青天空鹤唳,孰与哀北邙”以自然景象收尾,鹤唳于青空之上,这既是生命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鹤唳声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哀叹,而“北邙”则是古代的墓地,象征死亡。这两句诗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深哀伤和对死亡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忧郁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