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

春温疮疥繁,衣敝虮虱细。

颓然坐南轩,读易初有味。

初看象数殊,忽此爻彖异。

纷纷者众说,行各半途滞。

大言累千百,杂说记一二。

坐令天人分,复以小大计。

或强出枝叶,或自起旒赘。

孰能言语表,能使意独至。

空中本无华,眼病因有翳。

沈思忽有得,是则入精义。

吾生晚闻道,岁月今少憩。

遗经日在眼,似足了一世。

临流濯垢衣,尚勿惜馀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易》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阅读《易经》时的心境与感悟。

首句“春温疮疥繁,衣敝虮虱细”以自然景象隐喻社会现象,春日温暖,疾病滋生,衣物破旧,寄生虫滋生,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环境的复杂与不平。接着“颓然坐南轩,读易初有味”描述诗人坐在南轩中,开始阅读《易经》,初感趣味盎然。

接下来的几句“初看象数殊,忽此爻彖异”,诗人对《易经》的象数和爻彖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随后,“纷纷者众说,行各半途滞”表达了对众多解读《易经》观点的疑惑与困惑,认为它们各自停滞在半途,难以达成共识。

“大言累千百,杂说记一二”则批评了一些夸大其词的言论,而只记录了一两个观点。诗人进一步思考“孰能言语表,能使意独至”,提出谁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意念直达本质的问题。

“空中本无华,眼病因有翳”比喻空洞的言论如同空中楼阁,而真正的理解需要去除眼中的蒙蔽。诗人通过“沈思忽有得,是则入精义”表达了深入思考后突然有所领悟,从而进入了《易经》的精义之中。

最后,“吾生晚闻道,岁月今少憩”感叹自己虽晚才领悟大道,但岁月静好,足以享受这一生。诗人“遗经日在眼,似足了一世”表示《易经》的智慧将伴随他一生,仿佛已经满足了他的一生追求。

“临流濯垢衣,尚勿惜馀弃”以临水洗涤衣物为喻,象征着诗人愿意清除心灵的污垢,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整首诗通过对《易经》的阅读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生智慧的体悟。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复往大名三首(其一)

复往真无策,兹行亦漫游。

尘埃走剧暑,风雨占新秋。

便欲还家去,其谁为汝谋。

尚怜苏季子,虚敝黑貂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复往大名三首(其二)

我老不自得,每为饥所驱。

漫抛青箬笠,空负白髭须。

见贼犹堪斗,逢人莫问途。

寰区足秀句,山泽有臞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复往大名三首(其三)

地湿频经水,田荒亦未收。

断云催雨过,涨水没桥流。

半世想高卧,十年悲远游。

藜羹不用挟,尚足诳饥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闻德道中

五更发荒村,小憩草市北。

披衣度积水,月落天正黑。

豆苗半委地,野父厌匍匐。

我马则已饥,泥土污羁勒。

翻思在家时,一饭亦假贷。

小儿不解事,笑语颇自得。

一官走道路,此责久未塞。

速行勿迟留,有手须击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