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上人觅偈

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

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

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贤上人觅偈》。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对文字禅的热爱,以及在自然美景的激发下,时常创作诗歌的情景。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首句“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佛教修行方式的不满足,转而对文字禅的热爱和追求。文字禅,即通过文字来领悟佛法,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修行方法。诗人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接着,“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两句,点明了自然环境对诗人创作灵感的激发作用。江山之美,不仅让人心旷神怡,也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记录瞬间灵感的媒介。诗人时常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描绘了诗人与他人相遇时的场景。即使匆匆一面,诗人也能以微笑回应,展现出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与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最后,“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修行的态度。他认为,不必过分追求学问或修行的深奥,简单地寻找灵感、创作诗歌,就已经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成长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禅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黄檗佛智

道誉闻寰宇,光华照锦江。

祗园居第一,佛智果无双。

凤阙帝恩厚,柏庭禅将降。

僧中真领袖,传法瑞尧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题沩源

临机不堕照,如水已知源。

从此常流出,其声离语言。

算沙嗟意马,捉月笑情猿。

若解提空印,休登立雪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十五日立春

千年像教唐朝寺,雪后新年晴复阴。

残僧无事春又至,游客不来山自深。

长廊扫叶望空翠,小阁卷经横水沉。

三生白业有言说,一念净心无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晚步归西崦

屋除有路入深壑,曳履翛然独往还。

播谷风光寒日近,摘茶时节乱山间。

花枝重少人甘老,燕子空忙春自閒。

归晚断桥逢野水,更能揎手弄潺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