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作

小小茅檐下,清吟对此君。

溪深春涨雨,山阔夜藏云。

地湿松花冷,天晴树色分。

敲门寻道士,鸡犬隔篱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小小的茅草屋檐下,我静静地对着它吟咏。
溪水因春雨而水位上涨,夜晚的山峦隐藏了云朵。
地面湿润,松花带着寒意,天气放晴后,树木的颜色更加分明。
我敲响道观的门寻找道士,隔着篱笆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注释

茅檐:简陋的屋檐。
清吟:低声吟诵。
此君:指代竹子,古人常以竹子自比或指他人高洁。
溪深:溪流深邃。
山阔:山势开阔。
地湿:地面潮湿。
松花:松树的花朵。
敲门:敲击门扉。
道士:古代修道之人。
篱:竹篱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雨初晴后的麻姑山之行,寻访道士的幽雅情境。首句“小小茅檐下,清吟对此君”表达了诗人在茅草丛生的溪边与友人轻声吟咏的情景,“溪深春涨雨”则写出了山溪因春雨而变得更加深邃。第三句“山阔夜藏云”形象地描绘出山势开阔,夜晚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观。

接下来的“地湿松花冷,天晴树色分”则是对自然界细腻感受的展现。湿润的地面上,松花散发着清冷之气,而晴朗的天空中,每一棵树的颜色都被映衬得格外鲜明。

最后两句“敲门寻道士,鸡犬隔篱闻”透露出诗人对于超然世俗、隐居山林的向往。敲响道观之门,寻访其中的道士,而远处鸡犬之声,则通过篱笆传来,营造出一种隔世而独立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画,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7)

李自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南康县山寺

绝无常住只随缘,石榻焚香向佛前。

风折碧梧能几日,鹤巢白塔已多年。

无人去刬阶边草,有客来探井底泉。

休笑空门长寂寂,近时地上也流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初夏旅况

南山北山雨濛濛,锁断翡翠千万重。

茅檐剥啄鸟未散,练带野水来相冲。

土阶莎草如箭镞,冷透筼筜清入骨。

雷公挟斧渡长河,抛掷牟尼三百斛。

一身蒲柳寄天涯,白云何处栽胡麻。

江湖夏潦鱼鳖乱,锦袍夜月乘仙槎。

形式: 古风

筼筜万个黄雀每栖息其上一昔风雨飒至忽闻有杀声呼童视之乃鼩啮也故为之赋黄头雀

黄头雀,觜交交,尾倬倬,突然散去云路邈。

东村四面禾黍稠,欲下未下惊呼俦。

牛羊上山鸡犬睡,翩跹蹙步来相求。

日斜深堑有罗网,投宿青冥依筱荡。

沙鸣羊角转峥嵘,蹴踏虬枝犹倔强。

谁知檐下息尔躯,夜半沥血逢精鼩。

唇焦舌烂救不得,一缕性命才须臾。

君不见螳螂捕蝉上高树,企足昂头忘反顾。

人生吞噬更可怜,腊月未穷谁悔悟。

形式: 古风

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其二)

不似溪边本自芳,且须将护少同防。

儿童纵未骑为马,邻舍潜应引过墙。

乾箨坠莎何用扫,嫩根撑砌莫嫌妨。

就中此地尤难得,恼杀东都白侍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