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其一)

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遇三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全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心隔阂的感慨。

首句“朝看一片云”,描绘了清晨时分,天空中飘浮着一片云彩的景象。接着,“暮作千山雪”则转而描述傍晚时分,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对比朝云与暮雪,寓意人生境遇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两句,借月亮的盈亏变化,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月亮无论满还是缺,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无需过分在意或纠结于事物的表面变化,应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展现出不同的能力与智慧,难以轻易判断谁更聪明、谁更笨拙。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难料、评价标准多元化的思考。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即使面对面,人们也可能因为利益的不同而产生隔阂,如同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人一样。这句话强调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以及在利益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三首(其二)

种树沧江边,人在江头住。

绿树已成林,幽人在何处。

高枝挂藤萝,四时惊风雨。

谁问种树人,空见江边树。

形式: 古风

感遇三首(其三)

昔日姑苏台,终朝麋鹿游。

五丁苦其力,何曾得金牛。

夷齐与景公,同尽北山丘。

浊醪与粗饭,一饱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赠佘侍御家居八韵

词藻推文苑,风裁称法冠。

埋轮豺虎伏,吹剑斗牛寒。

休沐辞龙阙,归来拂药栏。

登山怀谢傅,卧雪比袁安。

心静风尘远,身閒宇宙宽。

神游三岛外,目极五云端。

海岳瞻明主,星辰忆旧官。

秋霜明白简,天诏下金銮。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寂寞杨居地,深藏一腐儒。

黄尘封断简,高卧常晏如。

为园任芜秽,经年不荷锄。

黠鼠齧瓶粟,坐视其弃馀。

闭关却远游,岂为出无驴。

古人谢干谒,曾无政府书。

折腰良独难,那能曳长裾。

醉来但挥手,万事姑徐徐。

腼颜毕驽力,谁智复谁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