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秋时节,前往城市监督修复圣庙途中遭遇风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骤雨、龙光塔、白云、跳波鲤、转午鸡、雷声、雾影等自然景观,以及城边的宫墙和街头的泥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雨中行旅图。
首联“骤雨飞来雉堞迷,龙光塔耸白云低”描绘了暴雨突至,使得城墙上的雉堞变得模糊不清,而高耸的龙光塔在云雾中显得更为壮观,与低垂的白云形成对比,展现出雨中景色的独特魅力。
颔联“渔庄方喜跳波鲤,村舍初闻转午鸡”则转向对乡村生活的描绘。雨后,渔庄的居民因看到跳跃的鲤鱼而感到喜悦,村舍中传来午后的鸡鸣声,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颈联“隐隐雷声惊霹雳,层层雾影断虹霓”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氛围。雷声隐隐,伴随着惊人的霹雳,雾气层层,仿佛将彩虹切断,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感。
尾联“城边指点宫墙近,蜡屧街头步步泥”则回到城市的视角,通过“指点宫墙近”这一动作,暗示了作者对修复圣庙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蜡屧街头步步泥”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街道的泥泞,与前文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形成了从自然到人文的过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观察与感悟,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也体现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责任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