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寺次拙庵韵

将霁辨群峰,微云在孤岭。

兰若隐其间,潭泉心共冷。

众卉含新色,颓垣延古影。

灵域世情稀,怀抱春日永。

清涧濯吾足,崇冈振吾领。

迢递见匡庐,憩寂观幽境。

我心多憧憧,兹焉安可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一座旧寺时所见到的宁静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句“将霁辨群峰,微云在孤岭”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群山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而远处的孤岭上还残留着淡淡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兰若隐其间,潭泉心共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清凉,兰花与寺庙隐匿于山间,潭水与泉水仿佛与诗人的心境一样感到宁静与凉爽。

“众卉含新色,颓垣延古影”则通过植物的生机勃勃与古老的墙壁投影,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痕迹。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对比,既体现了大自然的永恒与生命力,也暗示了人类文明的短暂与变迁。

“灵域世情稀,怀抱春日永”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远离尘嚣之地的赞美,认为这里远离世俗的纷扰,拥有永恒的春天。这种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和谐生活的追求。

“清涧濯吾足,崇冈振吾领”是诗人亲身体验自然之美的具体描写,通过在清澈溪流中洗脚和站在高山上振衣的动作,表达了与自然亲密接触后的愉悦与释放。这种与自然的交融,不仅净化了身心,也激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迢递见匡庐,憩寂观幽境”描述了诗人远眺名山庐山的景象,以及在此处寻求心灵平静的过程。庐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向往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理想。

“我心多憧憧,兹焉安可静”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在如此宁静美好的环境中,自己的思绪依然纷乱,难以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这既是对自身心境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状态之间矛盾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相互映照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

汤来贺(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巳偕同年诸子脩禊海淀

羲驭无停轮,逝波焉可驻。

言寻佳节届,转惜芳春暮。

缅昔兰渚游,少长乐咸聚。

萧散依林泉,慷慨托毫素。

诸君跌宕士,希风结遐慕。

濯流仍清漪,搴芳复高步。

觞来俯纤鳞,曲终倚嘉树。

閒情释近鞅,睇目眷霞寓。

脩短匪殊途,所贵适真趣。

各勉山水期,于焉谢劳骛。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寓山秋夜

群动暝已息,山窗夜逾响。

将毋枫折胶,或恐虎磨痒。

徐闻落叶翻,既下思复上。

气尽信所之,物各反其党。

秋蟀吟再三,流萤时一晃。

申旦耿不寐,乐游念畴曩。

嗟我怀沙人,汨徂竟安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游仙诗

圜丘列奇树,北海生神芝。

翡翠曜琼圃,潜龙戏瑶池。

飞泉供漱齿,白石为疗饥。

姮娥降洪响,宓妃颔其颐。

随烟上三岛,飘风凌九疑。

持此傲下士,投簪来远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夜

遥夜苦无寐,起视明月光。

凉风天上来,随月入我堂。

披衣步前除,独立以傍徨。

蟪蛄既已鸣,鸿雁亦来翔。

感此时物变,怨彼去日长。

生非金石姿,安得恒寿康。

忧来不可辍,慷慨吟此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