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綦毋潜

端笏明光宫,历稔朝云陛。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

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

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翻译

手持笏板在明光宫任职,多年朝见于云陛之前。
皇上下诏校勘延阁的书籍,在平津邸进行高深的讨论。
随性而为,偶尔轻视他人,虚心去除繁琐的礼节。
深深领略了江东的风采,更擅长建安时期的文风。
音乐高亢时多有断弦,如黄河中有清澈的济水。
寒冬使众多树木凋零,伊洛河水清澈流淌。
渭水在冰下静静流淌,潼关在雪中开启。
背着竹篮何时归去,期待你帮我洗净尘世的束缚。

注释

端笏:古代官员上朝拿着的手板,象征职权。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此处泛指皇宫。
历稔:经历多年。
云陛:皇宫的台阶,云彩缭绕,象征崇高。
诏刊:皇帝下诏书进行。
延阁书:指皇家藏书。
平津邸:地名,可能指代朝廷。
适意:随性,如意。
轻人:轻视他人。
虚心:谦虚。
削繁礼:去除繁琐的礼仪。
江左风:指东晋时期的文化风格。
建安体: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
高张多绝弦:比喻乐曲高亢激昂,常有断弦之音。
截河有清济:以黄河中的济水比喻清流。
严冬:寒冷的冬天。
爽群木:使众多树木凋零。
伊洛:伊河和洛河,古代中原地区的河流。
清泚:清澈的样子。
渭水:中国西部的一条河流。
潼关:古关口,位于陕西。
荷蓧:背负竹篮,出自《论语》,象征隐居生活。
尘缨:比喻世俗的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亮庄严的宫殿场景,宫殿中的光线透过云雾直达天际。"诏刊延阁书"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重要的文书工作,"高议平津邸"则显示出决策者的智慧和远见。

诗人随后提到自己偶然间对待人接物持有轻松态度,虚心削减繁复的礼节。"盛得江左风"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之地的文化艺术风格,而"弥工建安体"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精进和自信。

在后半部分,诗人写到乐器的声音高亢而独特,河流的水清澈见底。严冬时节,群树显得特别鲜明;伊洛之地(可能指的是伊阙、洛阳一带)的水也清澈异常。渭水在冰下流淌,潼关则是在雪中打开。这一切景象似乎都在等待着诗人的归来,用以洗净世间的尘埃。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自然和文化艺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清新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文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听百舌鸟

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宋进马哀词

背春涉夏兮,众木蔼以繁阴。

连金华与玉堂兮,宫阁郁其沈沈。

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君独静嘿以伤心,草王言兮不得辞。

我悲减思兮少时,仆夫命驾兮。

出阊阖,历通逵,陌上人兮如故。

识不识兮往来,眼中不见兮吾儿。

骖紫骝兮从青骊,低光垂彩兮。

恍不知其所之,辟朱户兮望华轩。

意斯子兮候门,忽思瘗兮城南。

心瞀乱兮重昏,仰诉天之不仁兮。

家唯一身,身止一子。

何胤嗣之不繁,就单鲜而又死。

将清白兮遗谁,问诗礼兮已矣。

哀从中兮不可胜,岂暇料馀年兮复几。

日黯黯兮颓晔,鸟翩翩兮疾飞。

邈穷天兮不返,疑有日兮来归。

静言思兮永绝,复惊叫兮沾衣。

客有吊之者曰:观未始兮有物,同委蜕兮胡悲。

且延陵兮未至,况西河兮不知。

学无生兮庶可,幸能听于吾师。

形式: 古风

扶南曲歌词五首(其一)

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君王中使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扶南曲歌词五首(其二)

堂上青弦动,堂前绮席陈。

齐歌卢女曲,双舞洛阳人。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