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顾野王故居的凭吊之情。首句“宝云寺里旧祠堂”,点明地点,暗示此处曾是顾野王的居所或纪念之地。次句“自汲清泉酬野王”,诗人亲自取水,以表达对顾野王的敬意与怀念。接着,“白马有神嘶古道”一句,通过白马的嘶鸣,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神秘氛围。而“青衣无梦到禅床”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顾野王精神世界的追思。
“尘销坏壁书千卷,土蚀残碑字几行”两句,通过描述破败的墙壁上散落的书籍和被泥土侵蚀的石碑上的文字,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顾野王留下的知识与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遗忘。最后,“欲借《玉篇》遗稿看,山僧无语立斜阳”表达了诗人想要阅读顾野王遗留作品的愿望,但面对山中僧侣的沉默,似乎也预示着答案的不可得,只能在夕阳下默默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故居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逝去文人精神的追忆,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