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仕(其二)

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

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

仲尼贵用我,孟子推诸天。

二圣有特立,何尝持后前。

后来乃昧已,惘惘为利牵。

纷挐窃古语,不顾内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

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鼎鼐杂锜釜,谁知重烹煎。

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此诗《讽仕(其二)》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对比圣人与后世之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道德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描绘了圣人不在世时,百姓忧虑重重的社会景象。接着,“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赞颂了圣人以仁爱之心,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助他人的高尚品质。然后,诗人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强调圣人行事特立独行,不拘泥于前后之序,展现出他们的超凡脱俗。

然而,后世之人却“昧已”,被利益所牵引,盲目地效仿古人的话语,却不顾自身的行为是否正确。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像丘貉一样,难以分辨是非善恶,即使在使用权力时有所作为,也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非真正为社会谋福利。进一步地,诗人批评了那些混淆权责,不分轻重缓急的人,比喻他们如同鼎鼐与锜釜混杂,不知如何恰当地处理事务。

最后,“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意味着,与其记录历史上的琐事,不如观察时间的长河,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这不仅是对前文论述的总结,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与责任的深刻见解: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演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圣人与后世之人的对比,以及对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池上

池上少人迹,多霖含微阳。

幽禽有清弄,戏翼沙洲旁。

顾余不知惧,知是机已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大中镇国长老

昔从东南来,税驾依金地。

迎风步峻阁,始眺澧阳市。

苍茫烟雾下,一水萦如袂。

夷落杂连峰,精庐遥相峙。

宅土信羁客,杜门忽弥岁。

风云一萧散,身世两无累。

怀归怅有感,史迁念留滞。

引脰企昔游,野马埋苍翠。

何时篮舆去,复将老师值。

请扫岩下石,为述空王偈。

形式: 古风

游瑞岩

已恨初年不学仙,老来何处更参禅。

西风摇落岁事晚,卧对高岩看落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天竺白云堂

四十馀年随世缘,眼昏头白更茫然。

它时一念若不断,来向此山开福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