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卿沈民望归乡祭扫

云间自昔多才俊,二陆文章著西晋。

君家兄弟际明时,袖然并以能书进。

文皇在御涣纶音,双凤翩翩入翰林。

东观校书延誉盛,西清应制沐恩深。

从此超迁登要地,讲殿斋庐常入侍。

久官庶子辅青宫,新拜亚卿居棘寺。

四朝宠眷岂徒然,染翰今踰三十年。

曾奉圣言方逸少,还同笔谏效公权。

优诏初承拜双阙,先茔祭扫归心切。

祖筵群饯出都门,正是登高菊花节。

九峰松柏秋容老,到日游观展怀抱。

乡闾士子共追陪,见者争誇锦衣好。

我念平生故旧情,聊歌长句赠君行。

再三相嘱来须早,勉尽忠勤荅圣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荣的《送少卿沈民望归乡祭扫》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沈民望的赞赏与祝福。首联以西晋时期才俊陆机、陆云为典,赞扬沈氏兄弟在明时的才华出众,书法亦佳。接着描述了沈氏在文皇时期受到的恩宠,从翰林院到东观校书,再到西清应制,步步高升。

诗中提到沈民望长期侍奉青宫和担任重要职务,又晋升至亚卿,显现出其仕途的显赫。诗人感慨沈氏多年来的忠诚与才能,曾受圣上赞赏,如方逸少和笔谏公权般。在沈民望即将回归乡里扫墓之际,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挂念,希望他早日归来,并鼓励他继续忠于职守,报答圣明。

尾联描绘了送别场景,沈氏在重阳节登高之际离开京城,松柏映衬下的故乡景色令人怀旧,乡亲们盛赞他的风采。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故旧友情的珍视,以长篇诗歌赠别,再次叮嘱他尽早归乡,呼应了题目中的“归乡祭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仕途的期许。

收录诗词(451)

杨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石图为都指挥徐信题

长林雨晴露山骨,怪状奇形何突兀。

有似烟消虎豹蹲,更疑水落鼋鼍出。

修篁落落共几竿,碧玉交映金琅玕。

老虬青春露骨角,威凤白日生羽翰。

吁嗟物情易衰朽,惟此竹石能持久。

欲看践履竟何如,一片贞坚更相守。

形式: 古风

题陈进士竹石图

往时湖郡松雪翁,竹石戏墨天下妙。

即今亦有澹然者,笔意精工颇同调。

数枝潇洒自不群,高堂白昼生风云。

乃知雅趣脱尘俗,何可一日无此君。

形式: 古风

送叶俊太守致政归乡

浙之东兮君所居,嗣先业兮宗文儒。

早年俊迈风骨殊,渥洼飒爽千里驹。

一从振足登云衢,才猷卓荦罕与俱。

擢宰临桂向南趍,边氓已喜疲癃苏。

三考绩最朝帝都,高超赤县意自如。

寸心烱烱冰玉壶,荣膺鹗荐分虎符。

出守太原民心孚,弦诵之声盈里庐。

桑麻遍野阴纷敷,夫何未及三载馀。

翻然乞此衰病躯,圣恩霈若雨露濡。

告别使我情郁纡,谅君之归志不孤。

尊有酒兮架有书,田可耕兮圃可蔬。

山可樵兮水可渔,退休之适安以舒。

嗟君之乐兮世所无,白云为侣鸥为徒。

形式: 古风

送张大尹之建阳

东馆编摩近一年,清时多士羡才贤。

书成已荷恩光重,命下还闻邑政专。

匹马萧萧辞北阙,双凫杳杳向南天。

建阳此去谁云远,士庶欢迎锦水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