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笑含口角,喜在眉棱。一默照源底,三乘空葛藤。
清白濯秋之月,光明破夜之灯。
柱杖有时横膝上,个般面觜得人憎。
动而静,虚而应。专气致柔,湛神如凝。
一住天童,十分没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和禅修的境界。"笑含口角,喜在眉棱",禅师的笑容含蓄而喜悦,流露于眉宇之间。"一默照源底,三乘空葛藤",通过沉默深入内心,超越佛教三乘教法的繁琐,达到空灵无碍的境地。
"清白濯秋之月,光明破夜之灯",比喻禅师的心境如同秋月般清澈明亮,能照亮黑暗,破除迷惑。"柱杖有时横膝上,个般面觜得人憎",禅师的生活简朴,甚至杖头倚膝,这样的形象可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但正是这种独特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动而静,虚而应",体现了禅师在动静之间保持内心的平静,对外界变化能灵活应对。"专气致柔,湛神如凝",通过专注和内省,使精神如水般宁静深沉。"一住天童,十分没兴",禅师沉浸在禅定中,对外物毫无欲望,达到了极高的修行境界。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赞美禅师内在修为和外在风范的诗,展现了禅宗追求的超脱与智慧。
不详
天童比丘,还相识不。白发寒岩雪,青瞳古涧秋。
现身不堕类,分影也随流。
它日果能窥顶相,晴云似放去山头。
且道是何面觜,刚地无风浪起。
默默閒自照心,了了倚谁传髓。
白鸥暮落烟沙秋,寒卧芦华明月里。
乔乔楚楚,丛林规矩。萎萎羸羸,枯木风姿。
宗乘壁挂口,师友雪生眉。
住山事拙束三篾,对月机鸣度一丝。
颠毛间白发,眉睫裹青瞳。
食指一肩重,门风四壁空。
诸根亡偶宗家妙,万虑不摇心匠工。
不以律拘,不以禅缚。说法口窄,默游步阔。
草木阳春来,池塘明月落,何妨处处相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