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碣石宫前负弩过,闾门秋色入鸣珂。
可知瀛海多仙气,九派中分太史河。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太史云衢时的场景与心境,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感慨和对仙气弥漫的瀛海的向往。
首句“碣石宫前负弩过”,以“碣石宫”这一历史遗迹为背景,通过“负弩过”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送别的庄严与隆重,暗示了友人身份的尊贵与使命的重大。
次句“闾门秋色入鸣珂”,将送别地点置于秋日的闾门,通过“鸣珂”的声音,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程,如同马铃声声,回响在秋风中,充满了别离的哀愁。
第三句“可知瀛海多仙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目的地——仙气缭绕的瀛海的向往与期待。这里的“仙气”不仅指自然界的神秘气息,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能得遇奇缘、成就非凡的祝福。
最后一句“九派中分太史河”,巧妙地将友人的行程与古代的地理知识相结合,通过“九派”和“太史河”的引用,既展现了友人行程的广阔与复杂,也暗含了对友人智慧与能力的肯定,以及对其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不详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十载金门隐岁星,故园归去为趋庭。
武夷山色休相讶,不染风尘两鬓青。
怜君万里入沧洲,天际孤帆水上浮。
别后相思无处寄,鸿声不到海南头。
零落心期世路难,河梁斗酒为谁欢。
不知十二街头月,今夜君从何处看。
别恨归心总不支,蓟门烟雨送行时。
离人莫折官桥柳,为我留将一两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