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伤时》是元末明初诗人朱希晦所作,通过“流年华发两相催”一句,表达了时光流逝、人老珠黄的感慨。接着,“眼底烟尘郁不开”描绘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压抑与不平,仿佛眼前的尘世让他感到窒息。诗人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太息有人趋玉食,可怜无地筑金台”,感叹权贵们追逐富贵,而普通百姓却无处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后两句“城边向晚黄狐立,海外何年白雉来”运用象征手法,以黄狐和白雉分别代表普通民众和远方的希望,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万事何如一醉好,且须洗盏酌春醅”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认为在酒醉中或许能找到暂时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