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钧示诗因次韵

鬓毛萧瑟强儒冠,尘土追随意已阑。

午枕梦回书帙乱,暮林秋老雨声寒。

百骸久悟岁月速,一室讵知天地宽。

忽忆玉虹孤笛夜,曲肱终约听鸣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两鬓斑白的学者勉强戴上儒冠,尘土随风飘散,心中的追求似乎已接近尾声。
午睡醒来,书籍散乱在枕边,傍晚的树林中秋意渐浓,雨声显得分外凄凉。
长久以来,我深知时光飞逝,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却依然狭窄。
忽然想起那孤独的夜晚,月光如玉虹,只有一支笛子陪伴,期待倾听激流的潺潺声。

注释

萧瑟:形容头发稀疏、零落,这里指两鬓斑白。
强:勉强,表示不情愿或力不从心。
阑:尽头,这里指追求即将结束。
帙乱:书籍散乱,形容杂乱无章。
秋老:秋天将尽,指深秋时节。
讵知:岂知,表示惊讶或不解。
玉虹:形容月光皎洁如虹。
曲肱:弯着胳膊,古人常以此表示闲适或隐居生活。
鸣湍:流水声,形容溪流或瀑布的潺潺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学之士的书房生活和内心世界。开篇“鬓毛萧瑟强儒冠,尘土追随意已阑”描述了诗人头发斑白,戴着儒巾,但室内尘土不断,反映出诗人长时间闭门读书,不问世事的状态。

接着“午枕梦回书帙乱,暮林秋老雨声寒”表达了诗人日以继夜地埋头于书海之中,即使在午休时刻也不例外,书籍散乱,而到了傍晚,林中的秋风带来了萧瑟的感觉,雨声凄冷,增添了一份寂寞。

“百骸久悟岁月速,一室讵知天地宽”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个人认知的感慨。长期以来,诗人对于世事的理解有限,即使身处一个狭窄的空间,也无法完全领会广阔天地的奥秘。

最后,“忽忆玉虹孤笛夜,曲肱终约听鸣湍”表达了诗人的某个瞬间回忆起美好的音乐之夜,那时的乐声如同玉虹一般清澈,而现在,只有弯曲的胳膊支撑着他继续聆听心中的那段流水般的旋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学者对于书籍、时间和个人认知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游昆罗山寺二首(其二)

据鞍风袅袅,横策水泠泠。

华屋耸云谷,朱阑依翠屏。

偶携千骑出,更为九秋停。

何必论黑月,归途聊戴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游昆罗山寺二首(其一)

木落关河淡,天高更雁翔。

凝笳乱流水,归马得斜阳。

尊罍当白露,旗旆卷清商。

山径作许好,寒花浑欲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北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澹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掣骆驼。

暮年馀习在,犹欲听边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登城楼

河西诸将气食牛,白羽雕弧锦臂韝。

他日粥饭真衲子,莫年酒肉杂毡裘。

坐上儒冠挥麈尾,帐前羌种看刀头。

吴樯楚柁自江海,聊复看云倚戍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