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途中偶遇邻人并共饮的情景,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家庭的深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首句“天霜湖夜腥风吹”,以霜冷、风腥的夜晚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楚。接着,“湖上病木鸟鸣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情绪,通过病木和哀鸣的鸟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贱子候夕归其里”一句,诗人自称为“贱子”,流露出谦卑和自我贬抑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到门轻啄低言辞”则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小心翼翼,既是对家人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家中的情景,包括妻子的等待、女儿的熟睡、自己饥饿的状态,以及对食物的渴望。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也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邻父偕来安得知,语话未半樽罍随”表明了诗人与邻人的偶然相遇和即刻的欢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诗人的孤独感,也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温情。
“邻父卓识时名外,我亦心定颜回姿”表达了诗人对邻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处境,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今年县令称能吏,闲觅困我惟恐遗”揭示了诗人对当前官场状况的不满,县令虽被称赞为能吏,但并未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反而让诗人感到困扰和疲惫。
“夏旱秋涝况巧值,肉尽骨至那能支”通过自然界的灾害,象征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对此深感无力。
“当年作县防盗贼,谁知此贼无能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官场腐败的讽刺。
“皇天何时与半绶,崩角北阙陈疮痍”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公正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乞身归我南山陲,与尔子孙无暂离”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希望能够远离官场,回归自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对家庭的深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