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内一条狭窄的小巷,以及巷中居民的生活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日常生活,从儿童到成年,再到老年,各具特色,生动鲜活。
“长安有径少,涂径不通舆。”开篇即点明长安城内道路狭窄,行人与车辆难以并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
“道逢双总丱,扶轮问我居。”描述在狭窄的小巷中偶遇孩童,他们手扶车轮,好奇地询问访客的住址,展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接着,“我居青门北,可忆复易寻。”诗人自述居住位置,既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也暗示了寻找路径的简易性。
“大息骞金勒,中息绾黄银。小息始得意,黄头作弄臣。”通过“大息”、“中息”、“小息”的称呼,分别描绘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形象,从年长者的庄重,到中年人的忙碌,再到年轻人的得意,层次分明。
“三息俱入门,雅志扬清尘。”“三息”代表家庭成员,共同踏入家门,展现出家庭和睦、志趣高雅的氛围。
“三息俱上堂,觞肴满四陈。三息俱入户,照耀光容新。”进一步描绘了家庭聚会的场景,酒菜丰盛,气氛热烈,家人的面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大妇舒绮絪,中妇拂罗巾。小妇最容冶,映镜学娇颦。”细致刻画了女性角色的不同特点,大妇的雍容华贵,中妇的温婉贤淑,小妇的俏皮可爱,各自展现出女性的魅力。
最后,“丈人且安坐,清讴出绛唇。”以“丈人”称呼男性长辈,邀请其安心坐下,听女子们清脆悦耳的歌声,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馨和谐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安城内普通人家的生活片段,既有生活的艰辛与忙碌,也有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