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东风唱踏莎。
画屏十二自腾那,殃及斑鸠天外去,唤哥哥。
无限翠颦低远岫,几番红泪上横波。
却与落花千万点,一般多。
不详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新阳上帘幌,东风转、又是一年华。
正驼褐寒侵,燕钗春袅,句翻词客,簪斗宫娃。
堪娱处、林莺啼暖树,渚鸭睡晴沙。
绣阁轻烟,剪灯时候,青旌残雪,卖酒人家。
此时因重省,瑶台畔、曾遇翠盖香车。
惆怅尘缘犹在,密约还赊。
念鳞鸿不见,谁传芳信,潇湘人远,空采苹花。
无奈疏梅风景,碧草天涯。